第180章(第2/3页)
秦修文为人低调,但是做事方面却是大刀阔斧,目前为止,但凡他传达出来的意志,还没有不成的。
大明正往一个国泰民安、万物昌盛的方向走去,但是总有不长眼的人,非要去踢铁板。
万历二十年的春节刚刚过完,朝廷就收到了边关八百里加急,东瀛人登陆了朝鲜岛,在朝鲜岛大肆屠杀,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打到了朝鲜都城汉城,朝鲜的国王李昖吓得立马弃都城逃窜了出去,凭着一队护卫,一直逃到了大明境内的义州,求到了大明军队这边,让大明赶紧出兵,拯救朝鲜国。大明边军自然不敢轻举妄动,虽然朝鲜国是大明的藩属国,但是到底只有大明的皇帝才能调动三军,于是当地官员先是安抚住了李昖,然后快马加鞭往京城递送消息,等待中央裁决。
这个消息一传到大明内部,整个朝堂炸锅了,他们没想到小小东瀛人是真的如此胆大妄为,居然敢直接攻打朝鲜国,而且要知道当时东瀛攻打朝鲜的理由是什么?
是朝鲜不同意和东瀛一起攻打大明,这是明晃晃的利剑直指大明啊!
顿时,朝堂上许多人坐不住了,联名上书给内阁,要求皇帝下令,进行反击,决不能让东瀛这等宵小之辈得逞!
秦修文看到自己还未动用自己的人进行煽风点火的时候,就已经有如此多朝臣对此表达不满,顿时心底是有些满意地。
要知道,在历史上,这件事同样也是发生了的,但是那个时候朝堂的局势绝非如此,更多的人对这场战役是否要打,都秉持怀疑态度,不是他们不想打,而是他们觉得打不起。
最后虽然万历站出来一锤定音,赞成了主战派,但是这场战役,也确确实实拖垮了大明的财政。
这场战役从万历二十年一直打到了万历二十六年,耗时整整六年,中间有和东瀛议和过,之后东瀛又背弃了条约,继续攻打,大明期间投入了十几万的兵力,耗费了数不清的金银,才获取了最终的胜利,奠定了东亚之后三百年的和平,但是却让大明财政陷入了瘫痪之中。
而现在,或许有些朝廷官员并不清楚国库里到底有多少银子可以用来支配、皇帝的内帑里又有多少藏下来的银子,但是国富民强的感受确实根植在他们的心里,理所当然的,他们觉得自己打得起!
胆敢挑衅他们大明的人,虽远必诛!
朝堂上也有持反对声音者,却很快被其他人压了下来,用兵之事一向宜早不宜迟,万历当机立断,宣内阁五位大臣以及秦修文等人入宫商议朝政,最后定下了秦修文为这场战役的总督,李如松为总兵,陈矩为监军,钦点辽东四万兵马,投入这场战役中去。
所有人都知道,这场战役非同小可,绝不是以前几千人的小打小闹了,万历一出手就是四万兵马,可别觉得这四万人马很多,东瀛出兵多少人?据朝鲜那边得到的回馈,是整整二十万人!
而当时整个东瀛总共多少士兵?一共三十万人!也就是说,这几乎是将举国之兵力投入到朝鲜国的一场战役,绝不可等闲视之。
不是万历不想给秦修文调派更多的兵力,而是这些年来不断地剔除掉很多老弱病残的军人,目前辽东军队的正规可用兵力就是这么多。
再从其他边防那边调派军队,却是需要时间。
而这次,也没有任何人给秦修文设套,是他主动请缨要求作为此次战事的总督,对此战全权负责。
秦修文从两年多前的万寿节朝贡开始就一直防着东瀛了,当时特意弄出了动静,震慑东瀛人,但是秦修文知道,东瀛人的野心靠这点震慑是震慑不住的,秦修文也没想过他们从此以后就能安安分分过日子,只不过是换取一些时间。
而现在,当年兑换的时间限额终于到了,他这些年的部署也终于可以拿出来了。
许多人对于内阁和皇帝的这项决议是看不懂的,他们甚至都没有想到过会是秦修文主动请缨的这种情况。
毕竟秦修文如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户部尚书,就算还只是暂代吧,但是二十七岁的户部三品侍郎也已经足够骇人了,很多人这个岁数的时候,连举人都没中呢!
以秦修文的年纪、他的功绩,再熬个几年,顺顺利利地就是二品大员了,到时候入阁拜相,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可能这个时候急吼吼地还要通过这么危险的战事去挣军功,哪怕他曾经参与过一场战事,但是这两者之间的规模,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年来,若论最了解东瀛的人,那就是秦修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