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昭新帝
元化二十四年六月十日,天帝赦罪,万里无云。
秋华年凌晨五点打着哈欠睁开眼,被杜云瑟从床上扶起来。
夏日天亮得早,纱窗外已经隐隐有微光,清晨的寒意与未散去的残梦交叠在一起,空气中浮动着祥和的味道。
秋华年在杜云瑟怀里蹭了蹭,贴着他的体温,抗拒起床。
杜云瑟的拇指一下下刮过他的耳后,指肚有一层常年握笔形成的薄茧,带来微微的痒意。
秋华年笑着缩了一下,人清醒了不少。
“唉,好久没有这个点起床了,你每天上班真不容易。”
杜云瑟把秋华年抱下床,让他搭着自己的肩膀穿好鞋,去一旁的珐琅脸盆架洗漱。
“等我们到天津,就不需要这个时间起床了。”
秋华年用丝帕擦掉脸上的水珠,回头问,“定好日子了吗?”
“此事已经筹备许久,只待开始,陛下登基后马上就会下旨。”
“天津府会沿用原河间府的知府官衙,吏部已经派人去修整了,到天津后,我们一家可以直接住进去。”
华夏古代的行政建筑,上至皇城、王府,下至县衙,都采用“前事后寝”的设计,即建筑前后一分为二,前面用来办公务,后面用来住人。
对紫禁城来说,前面是文武官员上朝和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后面是后妃们的宫殿。对县衙来说,前面是县令升堂办公的地方,后面是县令家眷们的住所。
虽然规模、形制和地位高低天差地别,但本质上都是一个道理。
杜云瑟去天津府任知府,这是一府的最高官员,自然能带着家眷住进知府官衙里。
天津府是两府合并而成的直隶府,知府官级正三品,比普通知府高出两级,官衙按理说也该建得更加宽阔与华丽。
不过杜云瑟着急上任,没有时间扩建或新建知府衙门,把原本河间府知府衙门简单翻修一下,就能住了。
无论是杜云瑟还是秋华年,都不在乎排场等虚物,只要住得舒适顺心就行了。
想到要离开住了一年多的京城,秋华年心中升起一股不舍,不过这股不舍很快就被大展身手的豪情冲散了。
天津港设立,海运正式开启后,他终于可以了解这个时空其他国家的情况,去寻找那些珍贵的作物、技术和财富了!
虽然自己一时半会儿肯定不能出海,但组建队伍派他们出去探索世界也很有趣。
与此同时,天津港未来还会出现形形色色其他国家的商人与使团,想想就好玩,他可以研究一下,怎么快乐地赚洋人的黄金与白银,把国际贸易搞起来。
秋华年带着憧憬与期待,参加了新帝的登基大典。
这几乎可以算是封建王朝最盛大的仪式,把传承数千年的礼乐与规制发挥到了极致。
秋华年作为功绩满满的县主,位置非常靠前,只比栖梧青君落后一位,许多宗室出身的郡主、县主都排在他后面。
有些人觉得被落了面子,脸上带出一点不悦,不过仪式站位是礼部按照礼法和皇命严格排列的,不容丝毫质疑,没人敢在新皇登基大典上出一点岔子。
杜云瑟站在文武官员行列,同样是接近最前端的位置。
新帝的即位诏书由名满天下的大儒文晖阳写就,宣读则交给了文晖阳的弟子,前无古人连中六元的翰林院修撰杜云瑟。
秋华年站在殿内,能看清仪式的过程,更多人排在了殿外,站满了奉天殿前宽阔的场地,他们什么都看不清,只能跟着礼部官员的高声唱喏一遍遍跪地起身。
饶是如此,进入皇城在奉天殿前参加登基大典,也是无数权贵挤破脑袋都得不到的殊荣。
秋华年再一次见到了避居坤宁宫中的太上皇元化帝。
上次他见到元化帝,是一年前的万寿节,那时候的元化帝虽然年逾五十,却龙虎精神,一派雄主气象。
不过一年时间,元化帝急速衰老了下去,他的头发黑白参半,脸上的肉挂不住骨头,身形也迟钝缓慢起来,不像长了一岁,倒像长了十岁。
元化帝什么都没有多说,他淡淡地看着奉天殿内外的群臣,把象征国祚的玉玺交给了新帝。
杜云瑟单手捏着朝服衣摆,一步步走上高台,从礼部官员捧着的托盘上双手捧起明黄色的诏书,面向一片肃穆的人群,展开卷轴。
所有人不约而同想到,今日之后,杜翰林就不会再只是一个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了。
他身上的朝服,是正三品的样式,登科一年便直上青云,真是令人眼热心妒。
文晖阳的诏书写得文采飞扬,庄重恢宏,配上杜云瑟金玉击鸣般的声音,在高耸的大殿内外回荡。
最后一个字落下,天空中的云彩突然全部消散,灿烂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洒下,照亮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