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钦差的本来目的/王熙凤又得子(第2/5页)

三年的俸禄说多不多,他们家大业大,不会把这三年的俸禄看在眼里,但面子却是丢了个精光,老太妃对此十分恼怒,因为一个识人不清、用人不明的评价不知道多久要跟着儿子才能让人忘却。

要说起来,他们居然还得要庆幸,因为这个该死的太平教没有成功,要是成功了就不单单是这样了,这还并不是结束,因为钦差还在南疆,而且之前因为行刺的事情耽搁了铜矿那边的进度,现在想必会重新捡起来。

他们这一捡起来,他们府里做什么都要注意些,损失的钱财是他们也会肉痛的程度,却还不能不顾忌。

就跟大家预估的那样,太平教的事告一段落之后,楚大人等人的注意力就转回来了,着实从南安郡王府的身上刮了不少东西下来,有一些上好的土地还因此吐了出来,能归还给原主的几率不高,因为这些人要么家破人亡,要么就是隐姓埋名搬离他乡,不敢再留在南疆。

但这些土地总算又流通了出来,楚大人将这些土地拆分成小块,放到市面上卖了出去。

土地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好东西,好的、连成一片的土地更是,南疆官场也有不少人看着这些土地流口水,但顾及着楚大人等人在,没有一位大人以自身名义购置田地,基本上就是把消息传了出去,让自己交好的人家去买。

买的时候还不能选择,都是随机打乱抽选。

能买到的人基本都不是什么普通百姓,多多少少有点人脉势力,中间还夹杂着一些新起的人家,事后南安郡王府要是想把这些大片的田庄重新拿回来,要费的功夫不是一点半点。

随着这些土地流出来的还有一些被南安郡王府推出来的替罪羔羊。

毕竟这些土地来路不正,这不正的路不是南安郡王府做下的,那肯定就有别人,南安郡王府没有挣扎,人选早就准备好了,他们一边割出了大片土地,一边还要安抚这些被推出去的人,损失不小。

相对应的,就是其他人家摩拳擦掌了,能买到之前根本买不到的好产业,还有空缺出来的位置,嘿,这可比过年还要喜庆啊!

而且他们人多,就算钦差等人回京了,他们也不用太心慌,实在不行,想办法调走也是一个路子。

楚大人、司徒铭希他们这个年是在南疆过的。

司徒铭希已经想回去了,但楚大人一点都不急。

他来南疆,除了核查南安郡王府的事以外还有一个没有露在明面上的任务。

太上皇、皇上达成一致,想要在京中修水泥路了。

之前京里就修了那么一点地方,压根不够用,但因为各种因素,一直没有大力推广,如今到时候了。

而且他之前听人说,在霖海府林烨组织修路的时候没有经验,这回到南疆不单单水泥方子是改进过的,修的路也比在霖海府的时候更有规划。

听那话音,钦差就知道,林烨回京的日子不会太远了,想来到时候京中的路多半会交给他负责吧。

毕竟他做这事最熟。

而京城,天子脚下,本就应该是大盛最好、最繁华的地方,怎么能让京城的路况还比不过地方?

而且楚大人判断林烨不会在这边待太久的情况是林烨在这边的名声确实相当不错,尤其是那些工坊的工人,在深入调查以后楚大人也能理解,他们本来家中贫困,为吃喝奔波,但只要进了工坊,勤勤恳恳做事,他们就不仅仅能解决自己的吃喝,还能想更多,而且那学手艺的学校……楚大人有的时候也会想,林烨他只想办教这些不入流手艺的学校吗?他难道就不想办一所正经的书院,用这么廉价的成本培养能科举的学子?

想到南疆那些成本远比京城低廉的纸张、书本和笔墨,楚大人摇了摇头,他未必没有这么想过,多半是放弃了,他要是真的这么做了,吸引的仇恨就太多了。

三年一考,能出仕的举子名额是固定的,一省总共才几十、一百余名,本来竞争就激烈,家中没有余粮的人是没有办法让一个男子脱产十几年、数十年去科举的,成本太高了,但如果这种廉价的学校推广开,竞争激烈的程度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这种教授不入流手艺的学校挺好,名额有限,也不会招了谁的眼。

这对于这些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好事,成本低,回报期不长,自然趋之若鹜,对开办人也十分推崇。

他要是回到了京城,是不是也会继续开办这种学校?应该会吧。

楚大人想到这里,不禁笑了,心中已经开始期待林烨回京后一起共事的场景了。

而且这还事关他自身——远的不说,每天上朝他家门口的路他已经受够了,尤其是下雨天和下雪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