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第4/4页)

他心里想,今日真是走了运,这么多茶饼卖出去,顶得上家里几个月的收入了。

……

货郎走后,许黟问邢岳森,怎么买这么多。

邢岳森说: “次月便是团圆节了,家里有不少管事,管房,掌柜的要来家里问安,这货郎卖的茶饼不算贱,价也合适,买来添礼赏给下面的人正合适。”

这事本不归他管,还是他爹说,要他经一回事,以后独当一面时,才知晓这些繁琐的礼节怎么走。

许黟听后,才知道原来主家在过节时,也要赏东西给下面的人的。

陶清皓叹气:“我家里茶叶多,都不赏茶叶给下面的人了,都是直接赏的银钱。”

“这多好,还省了花心思。”邢岳森说。

陶清皓给了他一个“你不懂”的眼神。

赏茶饼,二十个钱就了事。赏银钱的话,管事以上的没有一吊钱拿不出手,底下的小厮婆子女使,也要几十个钱。陶家赁的下人多,一年下来,光是赏钱就要花掉几十贯。

许黟和邢岳森买茶饼都是有用途,只鑫盛沅买了二十块茶饼,还不知怎么处理。

大家也不笑话他,纯当他是积德行善,说说笑笑又回到桌前饮茶。

过了些时候,茶楼的小二上来问话,说楼下有两个小孩是来寻人的,问他们中可有小郎君识得。

许黟一听,就知道是阿旭阿锦找过来了。

便让店小二将人带上楼。

跟着阿旭阿锦上来的,是两个穿着短褐的青壮,瞧着都是三十多岁,神色怯懦,眼神不敢直视前方。

阿旭进来后,先是对着许黟行揖,又朝着邢岳森等人行揖。

接着,他就说他和阿锦在集市里找到两处卖柴火的摊主,价格都谈好了,都是比较合理的价钱。

这两个青壮带来卖的柴火不少,其中一个有两百斤,一个有一百六十斤。

许黟闻言,先付了钱,再问他们可还有柴火卖。

得到肯定答复后,许黟说道:“日后还来县城里卖柴,可去南街石井巷的许家,只要柴是好的,我都会收。”

青壮惊喜,连连道:“多谢小郎君,多谢小郎君。”

……

至次日,南街石井巷的许家,早早就有人来关顾,阿旭去开门,原是昨日见到的那两个青壮,两人正巧碰到一块,都挑着两捆柴过来。

阿旭见那柴都是好的,就跑去屋里找许黟。

许黟隔着灶房的窗户,看到那两青壮,叮嘱阿旭拿钱给他们,将柴买下来。

两人顺利将柴卖出去,喜出望外地笑着揣着钱离开。

晚些时候,许黟喊阿旭两人进屋,让他们收拾出来一些短了的衣裳,说要将这些衣裳送出去。

说起来,阿旭和阿锦在家里两个月,就长高好几公分,最先买回来穿的衣服,穿着时都露出脚踝了。

眼见着天气逐渐转寒,再穿露脚踝的衣服就不合适了。待到次年,阿旭和阿锦又要长身体,这衣服就更加不合适。

上回去百里村,许黟看张村长家的孙子孙女穿的衣服都打着补丁,比家里两个穿的衣服还破旧,便想着将将这些衣服送过去。

阿旭和阿锦两人,在知道这些衣服是要送给那些同龄人,虽有些舍不得,却听话地回屋将衣服收拾好。

郎君待他们极好,这些衣服送出去了,他们还会有新的衣服。

这么想着,就没有那般舍不得了。

这边阿旭他们在收拾衣服,另一边,车把式刘伯架着牛车悠悠地进来石井巷。

许黟每次出城,坐得最多的牛车便是车把式刘伯的车子,后来他想,不如雇下刘伯的牛车,这样他就能随时随地的出城。

刘伯在听到许黟有这个意思后,当即就同意了。

素日里驾车,他每日最多挣十几个钱,且要跑好几趟车才能挣到这么多。可是车子要养护,牛要护理都需要花钱,一个月下来,挣的不过两三百钱。

许黟大方,雇下他的价钱,一个月就给五百钱。

这比他累死累活接散客好太多了,不同意那就是傻子。

今日他过来,特意将后头的板车修整一番,补上坏的地方,将两边的靠栏加固,甚至粗鄙如他,还贴心的铺上一层稻草,虽不够软乎,却是比以前好了些。

刘伯自觉满意,见到许家屋子,乐得裂开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