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2/5页)

许黟道:“这账不记,明日忘了数还要再数,麻烦得很。”

说完,他看向阿旭,“你快把算术学会,这样我好把记账的差交给你去办。”

阿旭羞愧得低下头:“都怪我,我要是早些学会了,郎君就不用这么辛苦。”

许黟摇摇头,平静道:“行了,回屋睡吧,不用守着我。”

阿旭晓得这是许黟不想有人在旁边打扰,提着壶轻手轻脚地出来房,再轻轻地把门给合上。

他一走,许黟就把重心重新放到账本上面。

每日的生活支出,采买的药材,卖出去的药材,消耗的药材,得的银钱,本钱又是多少,最后盈利是几分。

许黟没有特立独行,做出那种与时下有违和的账本,他直接竖列,分三部分,一部分记出账,一部分记入账,一部分是盈利。虽没有现代的那种表格清晰方便,不过拿去给别人看,也能看得明白。

他这几日有教阿旭阿锦怎么看账本,奈何两人还太小,看得懵懵懂懂,不合适上手。

无法,只能是他自己来。

记完账,已是亥时,此为阴阳交接的时刻,适宜安歇入眠。

许黟再忙,都不会忙到超过这个时间点。他起身,伸手探了一下阿旭临走时倒的热水,还是温的,便拿着素棉做的帕子,扭了帕子擦脸擦手。

再把灯吹灭,褪去外袍的钻进被窝。

被窝里搁脚的位置暖烘烘的,里头放着一个装热水的汤婆子,锡制的,瞧着像个巨大版的荸荠。价格不便宜,市面上一个汤婆子就要上百个钱。

许家就许黟用上了汤婆子,阿旭阿锦坚决不敢用,那就太坏规矩了。

次日,许黟醒来时,汤婆子已经冷了。

他起身穿衣,披着长袍出来,看到阿锦在洗他昨日换下来的衣服。她一双小手来回地揉搓着手中的袍子,听到声响,阿锦抬头看到许黟在看她,高兴地扬着嘴角喊道:“郎君。”

“郎君,哥哥去做早食了,等会就能吃。”阿锦说着,起来擦擦手地去给许黟倒漱口的温水。

许黟一脸无奈,但拗不过这两个孩子。

等许黟洗漱好,阿旭做的红豆粥也好了。他用大勺舀了粥端到许黟面色,摆放好筷子和汤匙,再分两碟小菜,一碟是糖醋腌渍的蒜瓣,一碟是茱萸辣白菜。

后者还是许黟想吃,阿旭找何娘子学习腌小菜的法子,许黟爱吃带辣的,可惜宋朝没有辣椒,就用了茱萸代替辣味。

这回腌的辣白菜,还加了桃肉进去,吃着带着一股清爽的果子甜香味与那酸辣的口感,吃着开胃不腻,配着红豆粥吃,许黟能吃两碗。

造了两碗粥,许黟剥了水煮鸡子,慢条斯理地品尝着。

他不爱吃蛋黄,但小黄爱吃,把蛋黄分给小黄后,许黟结束这顿早食。

……

许黟在来到宋朝后,就一直在县城周围摸索,没有出去外面的县城开拓地图。

虽然盐亭县挺好的,但他每回途经那条官道,总是会想,这条路一直往前行,会去到一座怎么样的县城。

会不会同盐亭县一般,充满着烟火气味,与现代商业化的古镇,是全然不同的感受,这里节奏天然地带着一种慢,可又是处处辛劳忙碌。

与百姓不一样的是,这里守城的士兵身上带着懒怠,守城的官兵悠悠地坐在城墙楼里,喝着婢女沏上来的茶。马槽里养着的马,许久没带出来溜达,要不是负责粮食的马监将肥水流到自己的口袋里,这马怕不是要当成猪来养。

自然,这些和许黟都无关。

他只是感慨,不愧是宋朝呀,这会还是北宋初期,蜀地这边就少见健硕的军马了。

行路里,看到最多的就是牛、驴、骡子。

权贵人家也养马的,这些能落到大户手里的马,皆是没法成为战场的瘦马、弱马。可以用它们来托运货物,拉马车,比起骡子自然更强,就是普通人家买不到。

牙人那边,早就把货源牢牢掌握在手里,只漏给有权有势的人家。

像许黟……他就远远地见过一回。

许黟把扩散的思绪收回,阿旭阿锦在收拾他出行的行囊了。

他要出远门一趟,前往梓潼县。

这事,要从昨日说起。

唐大叔年轻时候是行脚商,岁数大起来后,他就很少干行脚商这行当。不过,却不是一点都不沾。

昨日他来许家喝茶,聊起他第二天要去往梓潼县采办货物,有家医馆托他去梓潼县购买一批药材。

这梓潼县是蜀道中很重要的关键城县,一头连着中原,一头通往西域,那边有不少中原或是蜀地之中没有的东西,是往来行商们都会经过的地方。

因而,那边的药材价格自然是要比去府城熟药所更低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