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第2/3页)
除非是也能试点这个。
不然,晨星机械厂大部分人混日子这种状态改变不了的。
不过,农村试点了几年包产到户,如今都正式成了农业政策。
事实证明,包产到户,挣够了上交的公粮都是自己的。就是比集体劳动的生产效率高。
工业兴许也能有个差不多的改革、能发掘出工人劳动积极性的改革。
今年一号文件明说的要对统购统销进行改革,应该就已经是前奏了。
于承听了于朵的话,想了想道:“不至于吧,只留活儿干得好的青壮,那得打破多少人的饭碗啊?”
建国三十多年,为了实现工业化,工人可一直是各阶级的老大哥,享受的是最好的福利待遇。
一直都是农业支持工业,能招工进城是光耀门楣的事。
于朵道:“改革肯定是全方位的。虽然你们端铁饭碗的,内心深处依然看不起做生意的。但我看这个形势,往以后发展商人肯定能大放光芒。”
于朵私下算过自己交的税,公司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算过都有些咋舌。
商人上缴的利税,远大于工人和农民。
封建社会重农抑商,那是担心大家都去从商,没人种田。
那会儿的亩产量低嘛。
但如今的亩产量是从前的几倍,袁隆平老先生还在继续做着提升的研究。
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种田人了。
农村甚至有可能因此出现闲散劳动力。
而工业,目前只是初步工业化。能吸纳的劳动人口也不会大幅提升。
如今工业方面,只有吸引外国人、华侨来沿海投资建厂,还能吸纳大量劳动人口。
反正不能安居乐业,社会肯是要动荡的。
从商业能做的社会贡献、商业能吸纳的大量闲散劳动力来看,大力发展商业都是必须的。
于朵读的这个专业,研究的就是这些。
所以她说的话,于承还是比较信得过的。
“你说工厂也要改革?”
“晨星机械厂不是已经在踏出第一步了,搞试点了么。不过,真正有技术的人,肯定是可以坐稳位置的。”
于承点头,决心努力考级,往技术工人的路子上走。
哪怕同龄人已经在打牌、混日子了。
2月1号,《少林寺》上映,口碑渐渐发酵。
顾朝暮带着麾下留京的值班工人去看。
这还幸亏于朵提前跟他说十分好看,估计又是一部票房能破亿的影片。
他比其他人买票早,这才能买了那么多。
没集中在一场,但1号基本上把麾下的人都安排上了。
就连陈哥和商哥他也给发了票。
关大爷、于承一干人等听了于朵极力推荐,也都买票去看。
口口相传,口碑逐渐发酵。到后来,就有点一票难求了!
大家见面的问候语也变成了,“看《少林寺》了么?”
于朵过了几天见到狄见欢,都听她嘴里哼的是“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黄花正年少——”
她哼过坐旁边听到于朵和顾朝暮在商量合伙包场的事,便道:“要是有空位置,能不能给我些票。我买——”
她辅导班有一半的老师回老家了,寒假报班的学生没暑假和周日多。
林蕊都回老家过年去了。
过几天人来了,想看多半是买不到票的。而如今值班的老师,也可能没时间或者没买到票。
她那点人手,可没法包场啊。
于朵点头,“可以啊,完全可以。”
她北京旅行社、电器行、废品站的人手和顾朝暮两个厂的人,加起来也不能把位置全部坐满的。
还会有几十个空位置,能把票卖给自己人也省事些。
于朵也准备趁着包场去二刷来着。
不过,人家热门的场次卖票都卖不过来。他们只能选一个上午或者下午上班的时候去。
到时候就统一放假,满足一下大家的文化需求。
这也是提升员工向心力的一个法子。
他们三个麾下的人事经理便开始统筹这件事。电器行和废品站就由旅行社的人事经理一并负责。
至于外地的工人就没这么方便了。不够包场的人数,也没这样的兄弟单位。
只能是让人事经理打电话给外地的人事部门,让他们给工人统一报销《少林寺》的电影票。
于是等学校开学,便选了个大家没课或者课少的下午包了场。
包场也有电影票,就按人头发放。
卖给狄见欢二十张票,于朵手头都还剩了二十几张。便又卖给了霍韶自己车队的司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