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村民家的年夜饭(第2/3页)

徐大发的两个弟弟正在贴春联——以前农家的春联,多数是红纸上拿碗口沾墨,盖上几个圈圈而已,很少有人进城寻先生写春联的。今年便不同了,葛爱娣从城里回来时捎带手帮邻居们都带了春联,左邻右舍都来挑选,还一个个指点着汉字上标注的拼音,生疏地读着,“天增岁月人增寿……”

“有没有保佑六姐万万年的?”

“有没有六姐保佑的?”

若是以往,哪里认得字,把‘出入平安’挂到猪圈上也不稀奇。今年的要求便多了,什么稀奇古怪的都有,葛爱娣说六姐不许搞这些,众人方才罢了。选了些各自离去,徐大发家自己的自然早额外留了,两个弟弟手里拿着浆糊碗,一边刷一边偷吃,婆婆伸头喝道,“贪嘴的东西,喝完了哪里还有空再熬?”

见葛爱娣回来了,忙道,“爱娣快去炸年糕,你们几个把鞭炮准备起来,就差这道菜了。”

南方和北方不同,年夜饭是赶早不赶晚的,半下午便放年夜饭鞭炮的都有,到了夜里饿了再吃夜点,也不吃饺子,反而吃年糕、汤圆,取‘年年高’、‘团圆’的吉祥意头,不过因为年糕要白米磨制,而且废工,往年家里储量都不太多,用清水养着两三块,蒸热了,洒红糖的给老人孩子,大人们能点着酱油吃两块,已算是过了个好年了。

今年便不同了,非但年糕买了许多,而且熬起的猪油也并未卖,而是留在家中吃用,猪网油裹了豆沙馅,料下得很足,油润润黑漆漆的一大团放在簸箕里,还有糯米粉也备好了——明早吃的汤圆是要今晚包的。

现在先炸年糕,葛爱娣往铁锅里又加了两大块白生生的猪油,慢慢化开,往年糕上裹了鸡蛋液,见油冒了小泡,便一片片慢慢滑了进去,很快便传来浓香,葛爱娣又乘机把城里买回家的炸鸡腿复炸,这炸鸡腿他们是按人头买的,一人一个,对农家来说实在是奢侈的开销,不是过年只怕轻易不会这样舍财。

到底是买活军的油好,那年糕没裹鸡蛋液,炸出来也是透亮焦黄,卖相就不知胜过多少,滋味如何就不晓得了——农民是绝不会买炸豆干炸年糕的,这些东西哪怕在家自己炸,成本也只是售价的十分之一,他们去炸鸡店目标很明确,只会买最划算的炸鸡架。但到底店里的就是要胜过家里的,原本能吃上这样的年夜饭,葛爱娣应该非常满足才对,但现在她便不时惦记起了炸鸡店那一串串形状分明的炸物,还有那琳琅满目的调味料……她心中对于将来有了更多的憧憬:总有一日,若是能实现炸鸡店自由就好了……

年糕很快便炸好了,盛在小箕里,和炸鸡腿一起端上桌,一片片深褐色黏在一起,那都是鸡蛋液在油里发生的反应,桌上摆了一小碗白糖,葛爱娣端起来将白糖均匀地洒在年糕上——买活军的白糖实在便宜!两个小叔子在门外放了鞭炮,这也是今年新买的,往日里大家多数都砍些竹子回家,用火烧了取个热闹的意思。噼里啪啦的声音在院子里传得很远,两个孩子笑着掩住耳朵,兴奋得跑来跑去,过了不久,远远的村东头也传来了鞭炮声,这是新村长的家里——然后是徐家的新族长,随后才是各家随意燃放。

孩子们眼睛只看着炸鸡腿,但按规矩,大家第一口先吃的都是年糕,牙齿陷入了绵软的糕体里,甜滋滋的油分流淌到舌尖,是从前一年也难得尝到的好味道,徐公公赞道,“甜呀!”

“日子越来越甜了!”

“年糕年糕,明年还比今年高!”

老年人吃得慢,孩子们早一口吞了大半块,现在双手捧着炸鸡腿大快朵颐,两个小叔子也吃得满嘴流油,葛爱娣这几个大人吃了一块年糕也就吃起炸物来,这可是今天年夜饭的重头戏,一边也竖着耳朵听着别人的鞭炮声,彼此会意地交换着眼神:燃放鞭炮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从今年的顺序来看,因为葛爱娣进城做吏目的关系,徐大发家的地位似乎隐然已在村中居首,明年在村里做什么事都会更便利了。

朝中有人好做官,哪怕只有一点点权力,在村子里都会发酵成地位上的显著差异,对底层的压迫也将更加严重,农忙时争水,争脱粒机的使用顺序,这些都会酿成冲突,葛爱娣在心中记了一笔,哪怕明年进城了,也要约束家人不能在村里横行霸道给她惹事,免得扣了操行分。同时举筷子道,“爹娘快吃,乘着汤味清,先喝一碗鸡汤。”

吃过了城里的食堂饭,乡下饭菜的滋味就很有限了,她吃得并不太多,哪怕两老一再叫着,也还是没多吃,只是照顾老的小的,就连徐大发,在城里住了几日似乎食量也小了,一家人停下筷子时,桌上竟是盘盘有剩,不复从前那般景象,二老不由相视一笑,徐婆婆道,“这才是真正年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