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信王的使命(第3/4页)

当然了,如果使团达成的和议太过离谱,朝廷也可以抹脸不认,反正也没有派出高位官员。只能说朝廷将亡,必定是乱象层出,就连这有敏一代从未开启的和谈,如今都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而内阁中几经清洗,竟已没有勇于任事之辈,西林党都捏着鼻子避之唯恐不及,不愿让自己的名字和议和联系在一起。而少了这些博学儒士,使节们在这些大义名分上,不免也有少许难以把握了。

“这……六姐的意思是,”王知礼尖着嗓子沉吟,“愿受封为大将军——那……愿上表称臣么?”

不论是受封为王还是受封为将军,这都是不可避免的步骤,上表请封、朝贡、受封。谢六姐毫不考虑地回答,“可以,但用词必须由我指定。”

众人还没来得及高兴,便又迷惑起来了,“指定用词?”

“对啊,必须说明我受封的立场——作为华夏国下,目前占据地盘较小的政权,我愿接受敏朝以如今占据华夏国较大地盘的统治者名义,为我加以一定的荣誉,不能是老一套什么臣罪该万死之类的。”

众人额前顿时现出汗水来了,这样的东西出现在奏表里——倒不是其代表的意思有多么过火,其实谢六姐的意思还是比较实在的,并没有自吹自擂。但若是让买活军的这一套理论出现在了奏表中,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一定……一定要这么说吗?”王知礼的声线都有了一丝颤抖,很显然他也在想答应了这条之后的政治后果。

“你们可以润色一下辞藻,这份奏表就不搞白话版了。和议的话,肯定是要有文言版和白话版本的,《买活周报》会刊发全文,还要做拼音标注。”

……所以连秘而不宣都做不到了……

因为是正式和谈的关系,使团穿的都是礼服,里头自然没有秋衣秋裤,不过即便如此,很多人也都觉得领口勒得太紧了,很想伸手松一松。刚开头第一项议程就遇到这么大的困难,这实在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如果愿意受封为王,但在奏表中不出现太多自责、卑微的词语,这都可以商量,但谢六姐一定要往奏表里注入买活军的体系,这就等于是在威胁使团众人的政治前途。

几百年来也没有议和过,没有前人的经验参考,使团不得不暂时叫停了和谈,退回到各自的会议室中进行商讨,信王坐在上首,听着王知礼、王肖乾和孙初阳三人激烈的讨论,一语不发,但打从心底感到了荒谬。买活军和朝廷实在是过于格格不入了,以至于双方都想要促成的和谈,也进展得磕磕绊绊。

买活军的风格,其实用谢六姐的四个字来形容是最好的,【实事求是】,他们所要宣扬的,无不是认定中的事实,而使团众人却还秉持着朝廷的面子,想的是涂脂抹粉,好歹在大面上维持住体统——但即便是维持住了,又能维持几年呢?难道买活军消化了福建之后,不会再度扩张吗?

火都烧到房顶了,却还在争论着春联怎么贴……信王垂下头看着自己的指尖,心底亦是浮现了明悟:朝廷已经没救了。

或许,它还比建贼更体面一点,或许它也比西贼、闯贼完备一些,或许如果没有天灾,朝廷的统治还能再持续一段时间,但归根结底,在买活军面前,朝廷都是没有救的。不论买活军将来如何,现在它是个全新的政权,它背负的包袱更少,它的统治思想更为高效,这都是朝廷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去学的东西。学得越像,死得越快,这个道理,或许其实坐在这里的使节们都明白,他们只是表演出自己还在尽力争取的样子,给大家看,也给自己看而已……

皇兄在派遣使团前来以前,可有过这样的认识?大概或许是有的……但皇兄,也有皇兄的无奈……

奇怪的是,信王反而是在离开了京城之后,才对京城的一切有了进一步认识,当他住在宫中的时候,他是难以想象朝廷的覆灭的,列祖列宗传了这么多代的天地,也不是没有艰难的时候,可不都度过来了么?如何就会毁在这么几年内了?哪怕大臣们忧心忡忡,皇兄也偶尔叹息几声,更曾和他说起做天子也没多大意思的话语,信王仍觉得朝廷是大有可为的——只是需要一个圣明勤政的天子,一帮忠心能干的大臣,只需要皇兄能够努力——

但,当他来到云县,并且住了一个多月以后,信王反而看得清楚了,在这里住得久了,视野仿佛便自然而然得到了开阔,他读了历史,认识到了所有朝代都有终结的一天,他看了报纸,学会了计算买活军的战力和‘生产力’,就连他的心胸也似乎被这自然的生活而熏陶得开朗了许多,信王现在不以为王朝的结束,就是自己生活的结束,因为他已经过了一段普通人的生活,虽然仍是不那样普通,但至少他知道了普通人是怎么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