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从来未有的新戏(下)(第2/3页)
他的语调也不太肯定起来。“取材便不如从村人的生活取材……宗子,我前阵子下乡去教书时,见到路边有一对父女正在争吵,却是父亲有些老脑筋,不愿按买活军教授的那般,将棉花和大豆、小麦轮作,他女儿便站在一边责骂他。”
“何不就以此为敷衍,再学了《斗破乾坤》里常见的套路,由此写一出剧呢?”
“什么是斗破乾坤里常见的套路?”张宗子有些茫然,“你不是说你没看《斗破乾坤》吗,只看了一点便嫌不够雅驯,甚至不如《射雕英雄传》多了。”
这几年来,买活军处的新话本是数得出来的,不过是三本而已,《斗破乾坤》、《蜀山剑侠传》,是一次性出的话本子,而《射雕英雄传》是在周报上连载,现在堪堪出到五十多回,若论雄奇瑰丽,那是《蜀山剑侠传》,而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当属《射雕》,影响力最大的肯定也是《射雕》,毕竟随周报发行,读者总比会特别去买话本看的那类人要多。
张宗子、卓珂月来买活军这里以前,于武林读书人之中,谈论《射雕》倒是不算什么,议论《蜀山剑侠传》也不无求仙问道的雅韵,只《斗破乾坤》如《金某梅》一般,不太是仁人君子会在公开场合讨论的东西,卓珂月是声称自己看了《斗破乾坤》,犹如看了臭肉一般,几乎要作呕的,不料此刻谈论起来却头头是道,被张宗子指出,老脸一红,强辩道,“这不是来了此处之后,为了工作需要现看的么?乡下那些汉子们,要他们学认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去读一段《斗破乾坤》,别的传奇小说,断无此效。”
既然如此,那借鉴《斗破乾坤》中的创作手法,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斗破乾坤》本就是抓住了人们某种特别的心理,由此才如此抓人,卓珂月自己情不自禁,熬夜点灯看完《斗破乾坤》后,也曾试着总结,此时便说出自己的心得,“所谓前倨而后恭者,便是这套路的核心,如那‘茶、喝茶、请用茶、请用上等香茶’的笑话一般,便非得要先设一个令人厌憎的反派,再让他自觉其非而追悔莫及,将丑态展露人前,如此,则看客爽快叫好,解气不已。又要善用断折,每一折总要结在关键点,犹如一句话没有说完一般,让观者恨不得立刻往下看去,一回接一回,这般才勾人。”
“说得是!”张宗子也听得津津有味,更是大觉有理,不由笑道,“珂月,你素来善于编撰文字,既然如此头头是道,怎么不自己用这两招,编些雅驯的故事出来,到时候不论是刻本发行,还是投稿到报纸,我必鼎力相助!”
卓珂月其实也早有此意,闻言只深沉一笑,道,“这都是后话了,你既然是叫我来写戏的,总要把戏写好,再说其他。”
当下,两人便议定了,主角仍是高壮农妇,而且台词要越简单,越口语化越好,如此才方便在各村选拔女娘出演——此时游走乡间的戏班子,还都多是男伶,若是不上妆,只着本衣,便无法男扮女装了,因此必须要由女娘出演才好。好在这故事也不是男欢女爱的,便是本村选了人,或者是去隔村演,料也是无妨。
主角有了,故事的雏形也有了,要有一个反角,不按买活军的教导种地,要有一个主角,自始至终聪明能干,拥护买活军,学习农事学习得好,又要有许多冲突——卓珂月还力排众议(张宗子议),在第三折 加了一段女主角被反派责罚,又被村民讥笑,夜里一人饥饿难免,望月哭泣的自白片段,张宗子以为过分煽情,颇为烂俗,卓珂月却道,“这故事既然要千百村的去唱,那就非烂俗不可,不烂俗而不能为俗语传唱。”
张宗子是个很能共情的人,闻言怒道,“不行!看着我心里难受!我们赛花的命太苦了!摊上这么个不着调的爹,到底你也要让她出出气才好!”
“该哭就得哭,不哭怎么记得住这故事?”卓珂月铁石心肠,“哭!哭干了眼才好呢!”
张宗子甚至已经开始撸袖子了——这要不是卓珂月也打熬了一点筋骨,站起身也开始解衣裳,只怕还真要被张宗子暴力改稿,这一出戏写下来,两人都磕磕绊绊,虽没有真的肉搏,但言语冲突却是极激烈,都道‘下出戏我要自己写,再不受你的气’!
虽说关系处不好了,但稿子进展却很顺,他们两人,文学功底是不用说的,又多有接触基层的经验,卓珂月因为是男老师,之前几个月经常被发配去乡下上课,虽然乡人极力款待老师,不算太吃苦,但到底也让他接触到了一些底层民生,张宗子也不必说,从鸡笼岛回来,做了好几篇垦荒的深度报道,对于农户的生活,两人都不像以前那样一无所知,只能闭门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