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版权费!(第3/3页)

他到买活军处去看一看的心思,便一下炽热了起来——叶仲韶、沈君庸都是善于写戏的,但他们写的都是如《牡丹亭》一般的文人戏,不知道排唱的难处,的确也需要他出马厘清曲调唱腔,在此之前,唱不过《何赛花》不奇怪!

“这《何赛花》又是哪里的豪杰所写?我可曾听过名姓?”

“是之江的两个小才子,叫做张宗子与卓珂月,老龙可曾听过他们的名号?”

“倒让之江人把我们姑苏人的风头压过去了!”

牵扯到了姑苏才子的群体荣誉感,众人的情绪便越发亢奋了,彼此议论着,都要去云县那里,叶、沈两家壮壮声色,还激将冯犹龙道,“老冯,你是我们姑苏士林一大奇人,才气纵横,能写出《四书指月》,难道就写不出《特科论衡》不成?到买活军那里去,先上两年学!便是住得不惯,回姑苏来,出个《特科论衡》,这是独门生意,必然畅销大江南北,只怕连买活军的书生都来争买!”

冯犹龙便半推半就地答应了下来——他尤其是被版权费诱惑得不轻,实在很想试试看出一套书能一直拿钱的感觉,哪怕钱总额算在一起,也不如书商预付的多,但这种细水长流的感觉还是相当别致。以他好新鲜的性子,能屏到现在还不去买活军那里,实在也是有些不易,其中本还有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心思——

叶仲韶去后,冯犹龙还想着若能经由老叶介绍,被买活军特礼招揽,去云县入仕那也甚佳,不过这想法他也知道过于飘渺,后来知道叶仲韶在他处也不过是做个教书先生,便彻底熄了去云县的心思,也没有什么装腔作势拿架子装名士的兴趣,因此这番被版权费一诱惑,叶华生一怂恿,半推半就,便答应了下来,和老妻商议,三月初打点行囊,从阊门乘船,经运河入海,在禾城港这里换乘海船,准备到云县那里,去看一看风头。

到底是年纪大了,船居总觉力弱,一路上不太上岸游览,今日本也在沙船中闭目养神,听到外头鼓噪,知道是《何赛花巧耕田》的戏班子来了,便是心念一动,要出来看看这出戏到底是什么来头,能在几个月间如此走红,竟然演到了禾城这里来!还特意到港口来演给乘船的客人们看——这南腔北调,能听得懂吗?

此时传信不便,而且除了于戏曲有专精的一些名家以外,买活军之外的读书人,对于一出乡村戏剧实在并不留意。因此冯犹龙知道《何赛花巧耕田》走红,却不知道到底都演了些什么,他于戏曲的认知,还在原本的老一套中,此时乍看《何赛花》,怎没有开天辟地一般的感觉?

一整场看下来,直是心潮起伏,心中涌动了无数问题,顾不得素昧平生,也赶忙来到戏班子马车边上候着,和那‘何赛花’掰扯了好一会儿,无奈‘何赛花’见识浅陋,竟不知道冯犹龙的名号,还是胖子班主遛回来后,惊呼‘久仰大名’,冯犹龙才得以进入正题。

第一句话便迫不及待地问道,“你们可知道,这戏是否真全是张、卓二人所写?在形式上,于结构中,有没有受过谢六姐一丁点的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