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鞑靼人的新未来(下)(第2/3页)
鞑靼人的学问,有许多是无法写下来的,他们操弓策马的功夫,完全在从小到大的生活里,在日复一日的放牧中,靠着身体的本能和长辈的教诲逐渐领悟,文字说也说不清——但放牧、种植的学问,那些属于生产力的东西,它们是可以用文字记载下来,被读者领悟的。
那日松敬畏着报纸,也敬畏着这些能够增产的知识,但是,他并不认为这些小知识能够彻底改变草原。
“但是,巴图尔。”他说,“你说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东西,学校——洗衣厂——自行车——水泥路——水泥房子,听起来,那地方就像是仙境,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但是那都是汉人的东西,我们草原上过的完全是另一种生活,巴图尔,那些东西……属于城市,需要很多人一直住在一起,不会到处挪动,可我们草原人四处放牧,只能彼此分得很开,我们怎么可能过上那种生活呢?”
“难道买活军对这样的事情,也能有办法吗?”
巴图尔一下就笑了起来,“唉!如果你能看过买活军的仙画,你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如果你看过买活军的蒸汽机的话,那日松,那你对草原的将来,就会深信不疑啦!”
他揽着那日松的肩膀,冲着那空荡荡的草原豪情万丈地挥起了手,“有一天,你会看到这草原上也修通了水泥路,看到我们这些牧民定居在四季草场,开起了养牛场,看到了车辆从四面八方送来了营养的苜蓿草,羊儿吃了噌噌长肉,比现在这样四处放羊吃野草,速度要快得多。”
“那日松,草原的日子要大变样啦,我们的长生天母亲,它的乳汁能养活更多人了,我们会有医院,会有盐,能随意地用铁——祈祷吧,那日松,向六姐祈祷,什么时候买活军的脚步来到了漠北漠南,什么时候就是咱们鞑靼人的好日子。”
“到了那一天,最卑微的鞑靼人,也能看得懂拼音记述的鞑靼文,我们鞑靼人的历史,不再是口口相传的长歌谣,会被记载在文字上,代代相传,鞑靼人也能吃上青菜,也能顿顿吃上鲜羊肉——或许到了那一天,肉尽够吃了,还要为了养生的考虑,多吃些蔬菜呢!”
“到了那一天,草原上再也不用你打我,我打你,只是为了那么一点儿吃的,草原上各部落团结在一起,你种草,我收割,你养羊,我挤奶,到了冬天,谁都不会冻死,我们有了蜂窝煤——那日松,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兄弟,那是你想都想不到的好日子!”
那日松觉得虎福寿兄弟的话,多少有些夸张了,他很难想像到了那一天,草原会变成什么样子,水泥路在大草原上?听起来很不现实。他有些晕晕乎乎地甩了甩头,倔强地说,“这都是你嘴里空口说的事情,巴图尔,你吹得太卖力啦。”
虎福寿哈哈笑着,“兄弟,到了那一天,你想不知道都不行!”
那日松觉得,这话就太没有道理了,鞑靼人难道还没有抵抗谢六姐的能力了吗?谢六姐现在还在遥远的南方,或许那日松死之前,她的军队根本不可能来到北方,踏入草原一步呢!
虎福寿不以为然。
“你想想,兄弟,为什么买活军敢于把马口铁做的器皿,卖给咱们鞑靼人呢?”
他的理由是很有力的,那日松承认,他说得有道理,“不是因为六姐傻,而是因为买活军已经拥有了不把铁器看在眼里的暴力,他们并不在乎鞑靼人把铁器融成箭头,打成刀剑,往他们的士兵胸□□去。”
“兄弟,你想想,买活军拥有举世无双的生产力,这也就意味着举世无双的暴力。”
刚才还抒发着自己对暴力有多厌恶的巴图尔,忽然狡黠地笑了起来,“在这个暴力的世界里,那日松兄弟,如果没有暴力,六姐该如何推行她的生产力呢?总有一天,这些暴力的政权,将在更伟大的暴力面前低下头颅,我们鞑靼草原也将被纳入新的生产力体系里。”
他的笑声自信地回荡在草原朝阳之中,“兄弟,这里可没有情愿不情愿,情愿也得情愿,不情愿,也得情愿!”
关内的客人们吃过早饭就走了,那日松一家忙着收拾餐具,把骨头丢给狗,剩下的熟肉装进马口铁盒子里,做为今天的晚餐,毡包被拆了下来,两轮车上堆满了羊毛毡,女人们在忙忙碌碌地搬运着绳索到处捆扎,侄子们唿哨着,招呼着狗子点算着羊群的数量,那日松抱着手臂,站在隆起的小土包上久久地凝望着虎福寿消失的方向——他们去察汉浩特了,林丹汗一定会礼遇他们,晋商受到了严重打击,以后,或许都是买活军的商队在塞外行走,即便他们是新朋友,但买活军有马口铁,这个理由就完全足够了,更别说他们还要大量地收购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