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新食谱的演化(第4/4页)
这些话倒是入情入理,两父子听得都是不住点头,庄子更是恨不得立刻回家去煮糯米饭,那客人又指点道,“此外,你这孩子,做事是否也死板了些?早饭摊子上的荤浇头,再没有不备着鸡蛋的。”
“尤其是你们买地,鸡蛋要比猪肉、鸡肉都还更便宜,加两个鸡蛋三文钱,你这里铁板是现成的,滴上两滴油,眨眼间就可炒成一大份,口味重的加一点酱炒进去,也拌在饭里,何等提味?咬下去又是鸡蛋,又是西红柿,又是米饭——若是胃口小的,他自己从家里带一个鸡蛋来,你也给他炒了,不额外收钱,那他一早花两文钱便可吃到一个丰富卷饼,实在是很实惠的。”
“那等做工的大汉呢,行事粗豪,也不在乎一两个子儿,那就来两个鸡蛋,两套饼子,这样算下来七文钱,比吃粽子更饱,口味还更新鲜丰富,而且天热,粽子不如这个开胃。那么鸡蛋市售一般一文一个小的,一文五一个大的,你这里两个三文,一大一小,鸡蛋上暗中就又赚了半文钱了。”
到底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这话一听便知道是老饮食了,庄子极有茅塞顿开之感,又忙解释自己为何没有做鸡蛋——因《买活周报》中对于这味小吃的介绍,只写了肉馅,庄子便照本宣科,对于鸡蛋、糯米的加入,全家人还真没想到那块去,一味的只在肉馅上下功夫,原也做过了煎荷包蛋,却又觉得和饼子不算太搭配,又觉得炒蛋费油,还不如肉馅来得更有噱头云云。
说着,便忙取来了剪报本给客人观看——这剪报本,也是如今买活军这里的一大风尚了,有时候朋友相交,一个重要的步骤便是交换剪报本,民间有个说法,这样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志趣,比如庄子的剪报本,上头最多的就是各种小吃做法的记载,他还有一本小说话本的剪报本,是另外放置的,对于其余什么政治经济,完全是漠不关心的态度。
“六姐菩萨原在的仙界,必定是物产极其丰富的地方,因此报纸上的食谱,都是不吝油盐,也不讲究能不能吃饱,以我所见,唯有浆水搅团那几期的食谱是最实惠的。我们做报纸菜,还是要多思考,多结合实际,否则,也不过只是家常吃食,摆摊时靠着报纸食谱的噱头,火上一波而已,想要靠它细水长流做成招牌菜,却是不能的。”
这些理由,原也在客人料中,像他这样走南闯北的人,老于世故,对什么事都是眼睛一捞便能大略猜出大概,光光是复原报纸菜谱遇到困难的事情,也不是头一回了,不过,他原本不在买活军地界,对于报纸并不能如期买到,少不得要错过几期,这一期的菜谱,之前便从未见过,当下便向庄家父子借了笔来,抄写了一份,自己收好,笑道,“有了这份笔记,临城县我便算是没有白来啦。”
像他这样有本事的人,走南闯北,当真是一身的本事,便是流落在外地,要找个饭辙也轻而易举,这不是,现下庄家便对他十分感激崇敬,也颇想结交一番,庄掌柜力邀他留下用饭,又恭敬请问他的姓名——虽然对于敏朝的名人,庄掌柜是没有见识的,但他心底已经俨然把这位热心而又有见识,不吝指教他人的客人,当作一个江湖奇人了。
“某姓徐!”客人也不推迟,爽朗地笑了起来,他笑起来便可看出真实年纪了——其实也不过就是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岁数,满腔的抱负,都写在了眼角的皱纹里。
“江阴游子,徐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