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下南洋吗?(第2/3页)
正谈话的这一家子,家中既然有亲戚去了南洋,那么,在本地一定是不算混得很差的,他们虽然比不上阁老李家那样煊赫(那样的家族,族人也没必要出海),也不像是海商宋家如今这样春风得意,又或者是世代行医的雷家那样有名声,不过,黄家在泉州也算得上是大姓了。
他们家至少在泉州繁衍了一千多年,已经逐渐分为三支,其中这一支紫云黄氏,多为农户,也有些读书郎,最多是考到秀才,数百年前倒也有过举人祖宗,只是那已太远,便不论了。在买活军攻来以前,黄家人有种田的,也有在城里做小吏目,做兵卒的。
黄老夫子这个秀才,在城里开了私塾,主要是教族里的孩童和街坊邻居开蒙,学问也还算是不错,也是族里受人敬重的读书郎了,在码头做力工的黄二郎,素日里对他这个叔公也是很敬服的,得闲了时常来走动,也偶尔蹭一蹭老叔公的课听,希望能多学几个字,在力工里也好出头些。
买活军来了以后,对黄家的影响不算太大,也以正面为多,因为他们族里大地主是没有的,多是自耕农,还有给别的地主做佃户——像是黄家这样的大姓,他们的族人哪怕是做佃户,受的盘剥都不会太过分,因为怕纠结了族里人去闹事。
买活军来了以后,农户们的日子当然比以前好过,而黄夫子也很顺理成章地转为扫盲班的老师,黄二郎这里,勉强考过扫盲班之后,也很快得到提升,现在码头上专管龙门吊。
这份工作比以前要轻松一些——以前,多少货物上了码头也只能靠力工背,所以说码头的苦力是用命换钱,每天都累得半死,才能勉强果腹,到得做不动那一日,就只能饿死,但买活军来了以后,现在船靠港之后,多数都是用龙门吊往下搬运,又快又便宜,比溜索、长板搬运,都要安全。
买活军是做好了木条大筐,一面是活动的,可以用插销固定,到了船上之后,放下插销,打开木门,苦力、船员一起将货搬到筐里,龙门吊这里,牲畜将绞盘拉动,大筐便被吊到了岸上,技术好的吊工,甚至可以稳稳当当地将木筐直接放到车上,让马车拉走入库,片刻后再将木筐腾出搬回,这是最快捷的办法,省去了太多人工了。
固然,这龙门吊也有一定的风险,譬如筐子若老化了,吊臂若倒塌了,都会带来货物的损失,不过自古以来,做生意就是充满了风险的事情,原本的运货办法,大多都是走长板运货,若是遇到涨潮时分,也时而发生苦力跌落的事情,背上的货物立刻就散失在港口海中,要雇佣疍民下海捞取——有时苦力还和疍民合谋,来赚取老板的赏钱,给人添堵呢。
比起这样让人烦心而且又危险的运货方式,龙门吊出错的概率固然有,但实在很低,而且即便出事,整筐货物入水也好捞取,因此买活军在云县一俟使用,立刻大受欢迎。不过这东西不好造,不但需要铁质底座,还要会算‘力矩’,才能确定安装的地点,能让吊臂和船只始终处在一个相对合适发力的角度,一些私港也试图仿制,无不以失败告终。
现在,只要看到一座私港有高高的灯塔,还有高高的龙门吊这‘二高’,便知道这港口是买活军的地盘,守的是买活军的规矩,所有船只,无不小心行事,很多人立刻就开始剃头了,为的就是节省过关时检查跳蚤的时间。
黄二郎如今的工作,就是负责操作龙门吊,搬动下头那沉重的拉杆,来转动龙门吊的方向,有时还需要几人合力,推动龙门吊的方向。这是一门需要技巧的工作,但是,当然比从前省力很多,而且他现在吃得饱了,泉州落入买活军手里不过两年的功夫,黄二郎长了足足10公分,打破了‘南人矮小’的普遍认识,证明只要能吃得饱,吃到肉,南人一样可以长到一米七五——
黄夫子本人一米六二,算是泉州这里的中等个子,一米七五的黄二郎在从前简直可说是彪形大汉了,也就是这些年,泉州来的外人实在太多,跟在大食商人身边,近两米,如铁塔一般的昆仑巨汉都有,黄二郎的个子才没有成为本地的谈资。
这份工作,因为需要技巧、力气,以及很好的组织性,再加上港口本来就是富得流油的地方,工资实在是不低的,一日三十五文,若是算上奖金,几乎可以到四十文一日了。黄夫子一日也就是三十五文的收入,现在他自己还开些辅导班,给孩子们开小灶,否则,还赶不上黄二郎的月薪呢。
这份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至少比黄二郎从前要好得多,在泉州城里也还算是体面,黄夫子不太能理解,为何黄二郎还想去南洋闯荡,“南洋可不是什么善地,别的且不说,那里有多热?连女子都是赤条条的,袒胸露乳,好不害臊,男子只穿兜裆布,女子着短挡,犹如牲畜一般——一个是不知教化,还有一个,也是因为那处实在是太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