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花贩与更士(上)(第2/4页)

南方天气和暖,一年下来也就冬天没有花开,秋天时开的是月月红、桂花、小甘菊、拒霜花,自然还有菊花了。秦老汉和女儿在山中逛游了半个时辰,各采了半篮子的花,回到自家小院子里时,太阳已经很要出来了,天边朝霞变换,煞是好看,秦小妹也起身了,正吃早饭,秦婆子从后院出来,手里抱了一大捧或红或黄的菊花,“这些已够卖一日了吧?”

“卖是再没有卖不完的,只是能挑多少去罢了。”

一家人忙着归置花篮,很快整出了两个篮子的花,由秦老汉挑上——花儿娇弱,禁不起颠簸,挑担要稳,秦老汉是最有经验的。这里秦小妹也背上书包,父女三人一道又出了院子,这一次不往山里走,而是从村西头出去,走了约半个小时,太阳刚露个头,便到了城门口,排队入城。

买活军这里是不收城门费的,只是要登记,秦家人日日都来,和守门的士卒早已熟悉,对他们点点头,也不盘问,秦老汉写了人数、姓名,就挥手放他们进去,到了城里,秦小妹去上课了——她是城里扫盲班的老师,秦三娘和秦老汉一人挎了一个篮子,分头走去,也叫卖了起来。

“新鲜桂花哉!香个一屋子!”

“上好的菊花!重阳节到了!洒洒水养个七天不会有错!”

“月月红下来了,簪花娘子最风流,簪花少年有精神!”

“花老伯!”

路上不时也有行人停下脚步问价,“这月月红多少钱一朵?”

“一文钱一朵不挑!若挑要两文钱一朵。”

顾客便尖着眼睛打量篮子,“倒是都新鲜!”

“可不是!就今早刚采下来的,上头那都是露水,不是洒的水!”

“那来两朵,你来挑吧,就□□头上。”

“好来!”

秦老汉喜滋滋的挑了两朵大小适中的月季,拿在手里给客人展示了一下,见她没有异议,便将花枝上突出的刺削去,花儿斜斜插进头箍里,用那块布料的弹力兜着,也是预防着刺痛头皮,“今日便不要摘头箍了,回去以后,把花儿取下,用清水里兑一点子米汤养着,可以养个两三日都不败。”

说着,他又从怀里掏出一面手镜,珍惜地呵口气,用棉布擦亮了,举起来给客人看过,这年轻的姑娘手扶头箍,满意地左右照了照,给秦老汉付了两元钱,笑着道了声谢,便又忙匆匆地走了,此时身旁已有四五名女娘围拢上来,都笑道,“好鲜亮花色!我也来一朵——这桂花多少钱?”

“桂花一文钱一串,菊花贵,菊花要五文一朵——那个杂色的十文!”

菊花是确实要贵一些的,不像是山花,花农只需要移栽了灌木,时不时照看些便得,菊花要盆养,而且要上补药,又能开得久,一朵一朵的卖已是便宜的了,若是论盆还要更贵,还不好养。到了重阳节前后那几天,一朵花十几文是不在话下的,这些女娘买菊花的很少,多是买了月月红簪头巾里——这一带靠近女子宿舍,住客多是附近服装厂的女工,她们多是短发不错,但上班是习惯要包头或者戴头箍的,这是因为附近有机器,害怕头发被卷入机器里,也怕头发乱掉,沾在布料上就不好看,所以,很时兴戴一个螺纹布做的头箍,若是碎花的,那无疑便更是走在流行的尖端了。

那些没有头箍的女娘也不怕,买了月月红,可以缠在扣眼里,手巧的自己缠,手笨些的,最终极的办法就是请秦老汉剪了花枝,用针带线串过花盘,现缝在胸口,回到家里,把线头一剪,花儿就又取下来了——不过这样的花儿留不久,一两天就败了,因此大多都还是插戴在头箍上,在镜中前后对照,笑嘻嘻地走了。

秦家父女要赶早市,便是要赶在这帮女工上工的这波商机,这些女工们,一日一般都是三十文左右,厂里有些还包两餐,廉租房不过是两百文一个月,算下来,七百多文,衣服又还便宜,手里怎么没有钱?这花也不是天天买,三不五时买一朵,一两文钱的事情,会呵护的能插戴个三四天,不会呵护的也有个一两天的新鲜,瞧着自己漂漂亮亮的,心情怎么不好?

因此秦三娘说的便是这个道理——要卖,多少花卖不掉?只是供不上这么大的量罢了。要种菊花,要上山采花、施肥,要采,要打理,一天这早市也就够卖这些的,到了午市的时候,佩戴的切花就不那么好卖了。

过了早市这个时点,上工的女娘们都走了,秦老汉也歇了歇脚,在路边寻了个茶馆坐下,“来一碗茶,一个烧饼——《周报》来了没有?”

一碗茶一文钱,一个掌心大的小脆烧饼一文钱,两文钱能坐一天也没人来赶,还有免费的报纸看,这些茶馆,早上做一波早饭的生意,这会儿就做秦老汉这些走街串巷的小贩生意,薄利多销,生意红火得很,“有有,是要听报要看报?听报就来里头坐,看报您巷子里坐清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