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万神之神(上)(第2/3页)
光是这点,就已经足够了,而且,莫祈平有深厚的神学知识,这在设计一门新宗教时当然有很强的意义,足以让他进行参考,马丽雅虽然是修女,但这是她的新身份,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她受的是做女仆和护士的训练。
第三,莫祈平在买活军的内陆生活了几个月,对买活军也有相当的了解,而其余几个洋番一直住在壕镜,而且当了很久的俘虏。她们唯一的亮点就是贤人崇拜,黑人的优势则是肤色上的亲和度,对土著习俗一些共同的了解,以及将来买活军前往非洲时对他们的需要。
这些优势,现在是难以兑现的,所以洋番们立刻选择将所有的力量都集中于现在的优势人物莫祈平身上,马丽娜用弗朗机语介绍了她的想法,选择贤人这个切入点的考量,设计贤人教诲时的思考逻辑,基本思路是寻找中庸的切入点,不能过于激进,譬如说,选择学习这个点作为切入——所有人都重视学习,这就是大家听得进去的,至于那些暂时和他们无关的事情,那就搁置不谈。
莫祈平虽然自己也分析了不少,但创始人的讲解还是多少有启发作用,而他给的回报是早就提前抄好的几份格式模板,“这是买活军的公文模板,每个小标题我都做了翻译,还写了示范,你们可以根据这些模板来答题,格式会更工整,如果有些没有思考到的地方,就诚恳地说明自己会听从教诲,记住,在思想上,如果你没有见解那就不要胡说。”
这场考试是开卷的,除了不能离开考场,什么参考资料都允许带,几个新朋友拿到模板就立刻研读了起来,莫祈平也抓紧时间记笔记,考试的时间很快就到了,他们走进考场,打开厚厚一叠试卷,果然见到了唯二两道考题。
【1 以你们对此时南洋土著的了解,解析开化南洋百姓民智,进行科普、推广的政策、手段】
【2 如果宗教是开化南洋土人的唯一办法,那么,以你对宗教的了解,设计出适合南洋土人的宗教教义(若第一题有其余解,第二题可以不答)】
谁会不答第二题呢?毕竟在座的大家都有宗教背景,有些是新宗教(贤人崇拜),有些是老宗教,他们的出现就已经证明了买活军在这一点上的黔驴技穷(莫祈平已经会用如此复杂的成语了,谁说他不厉害?),或许,不是没有非传教的开化手段,但那要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谢六姐并不傻,她可不会在外域花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
任何时候,行政者总是追求最小成本,最大效益,毕竟谢六姐要花费的可都是福建道百姓的稻谷,华夏百姓的金银,如果在南洋花得太多,很难说民间会不会有怨愤抵触之心。
莫祈平对于第二题是早有准备的,第一题他没有料到,但他并不惊慌,而是从容地打开了带进考场的买活周报,他特别准备了几篇谢六姐的亲笔文章,作为动笔之前的引子,模仿着她的写作习惯:确定核心思路之后,分析题干作为引子,介绍南洋土著的情况,以及自己的特别优势(曾途径南洋),分析了买活军现有的扫盲制度要求的经济和人力成本,列出了几种选择,指出,在这所有选择之中,宗教的确是成本最小,收益最大,成功率最高的唯一之选。
第二题就基本是照抄莫祈平之前准备的底稿了,他只是略微调整了一些细节,是在考前的碰头会中被激发的灵感:在传教伊始,与其设计一门新宗教,不如把六姐塞入老宗教之中,以寄宿蚕食的姿态,把传教和扫盲结合在一起,用先进的产品作为诱饵……
每一种新的流派的流行,都是因为能够给信仰者带来好处,贤人崇拜的扩散就是最好的例子,买活军的盐、糖、工业品,都是最好的诱饵,想要获得这些好东西,就要学会买活军的拼音,认得买活军的文字,学会买活军的算数,如果能扩散知识,带领更多人来学习,得到的好东西也将会更多。
……当土著们逐渐开智,彻底融入了买活军的故事之后——戏肉就来了。
莫祈平抄写到这里时,呼吸也不由得一顿,他感觉到了熟悉的心跳加快,在他撰写底稿时,每当思量到这一段,不用任何浓茶提神,莫祈平的心跳也能快到指尖颤抖的程度。
设计一门新的,大流行的宗教!这是多么独特的体验,千载——不,甚至是万载难逢的机遇!而且,又是在这样……在这样科学的态度下去设计它,这绝对是开天辟地以来的头一回!
莫祈平感受到了笔尖的重量,这一刻他仿佛超脱了历史,来到了盘踞于星空中的一条浩荡长河之上,往来处看去时,和许许多多的伟岸身影对视,他们正在无声地凝睇着他,质问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