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六姐的脾气(上)(第3/3页)
远的不说,移民实边这种事,本朝初年也是常见,规模最大的是‘奉旨入蜀’,两湖、广府道的良民被迁徙入川,填补数十年前松圆交替时高达九成五以上的川内人员损失,除此以外,还有从南往北,大规模迁徙军屯之举,光大规模迁徙,有据可查的便有十八次之多。
信王也不是小孩了,当然不会相信被迁徙的百姓都是欢天喜地自行上路的——人离乡贱,只要在本地不是完全活不下去,谁喜欢远走?大规模的徙户肯定是伴随强制手段的,只是以往被拆散的都是小户,如客户这样合族抱团的往往会被当成刺头跳过而已,没想到买活军朝廷如此狠辣,一旦感到客户人家有些不好消化,便立刻祭出雷霆手段,把这一个个硬骨头的刺猬,全都要拔刺分割——不肯分户,那就强制分户迁徙,这要还不肯,那不好意思,抗命者冥顽不灵,连挽救的价值都没有,矿山也去不得,直接就要断送在当场了!
这实在是……让人羡慕而又妒忌啊,难道朝廷没有动过念头,想要这般分拆这些常年来等于是占山为王,把流官完全架空的宗族吗?根本就是办不到的事情,仔细想想,要想把这些人高马大,力气自然也跟着比矮小的南方土著大些的客户人家,从一地搬运到另一地这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敏地这里的客户人家,多数都在山林中聚居,哪里是三两句话就能发配他们的?首先就要带领大队人马入山——光是这一步,就足够拦住大多数流官了,更不说本地的吏目中,盘根错节,少不得有客户出身的小吏,给上官使绊子。
再者,就算强行要搬迁,也还要随意就能找出一样身强力壮的押运人员,这个……这个还真是买地特有的优势,买地的人吃得好,力气也大,而且甲胄多兵器多,便是小兵也武装到牙齿,和敏地那些只有一根哨棒的兵卒,虽然都叫兵但完全是两种人了。只有买地这里,才能随随便便就找出许多相当于敏地精兵强将的吏目兵卒,撒开了在山区一个个山寨处理过来了。买地说不分户就迁徙,不迁徙就杀头,那是真的能办到的事情,不像是敏朝官府,只能说说而已——既然只能说说,那也就往往不说了,一件事如果官府不能确保执行,实在没必要提出,只会虚耗权威……
“这是应当的事情!”他毫不犹豫地表达了支持——不但的确打从内心里是支持的,而且这也不关敏朝的事情,这是买活军的内政,外人没必要指指点点的。“此外——”
“此外,当然还有流窜在各地作乱的真老母教徒了,一个算一个,全都跑不脱的!凡是证据确凿者,斩首!被迷惑闹事者,后果不严重的苦役数年,若造成人员伤亡,苦役二十年!”
张宗子望着信王,意味深长地重复了一遍,“各地作乱者,均不放过,大王,明白我这是什么意思吗?”
各地作乱——这,各地作乱?!
信王并不傻,他在政治这一块,说不上多有主见,多能前瞻,但理解力还是不差的,把张宗子前后透露的信息串起来一想:六姐并不相信朝廷真是幕后主使,却依旧摆出怀疑朝廷的态度,还要将此案大办,雷霆手段,被蛊惑的宗族强制解体,‘在各地流窜’的教徒全都要抓出来,‘均不放过’——
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六姐这一怒非同小可,不单是治下的百姓,便连在敏朝治下的教徒,也不肯放过——这个意思,是要在敏朝境内执法抓捕,甚至是公然杀人!而敏朝倘若表示反对,或者说,哪怕只是不明确支持……那谢六姐,或许就不惜指控朝廷为此案主使者,以此理由撕毁和议,和敏朝全面开战——至少,她要在执行上为自己保留这个可能,所以,她必须怀疑这案子背后有朝廷的身影!
尽管天气炎热,但信王仍然是面色发白,只觉得浑身上下,毛骨悚然,半晌说不出话来。张宗子察言观色,也是颇为同情地轻轻叹了口气,在他肩上拍了拍,为信王又斟了一杯茶,道,“大王,掏心掏肺说句话,我劝大王还要慎重对待此事,尽力斡旋周全……六姐一向为人和善,笑谑不禁,再棘手的公事也不会让她动怒,因此事却也有怫然之色,以我所见,今日若是一时拂了六姐的意,别说什么,六姐一辈子也不让你如意了——”
“我是怕,今日一时拂了六姐的意,那可就没有明天可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