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难题的答案(中)

“六慧, 六慧,水开了——别看了,水开了, 回来下粉!”

“噢, 好好!”

天色已经很晚了, 在围屋附近搭寮居住的族人们,多数也都用过了晚饭——红薯粉下满满一碗,大量的加醋,之后再加盐,加腌菜,加腌辣椒, 热腾腾、酸兮兮、辣味十足,同时也足够咸, 可以补充干了一天活计消耗的体力。

晚饭能吃这样一大碗红薯粉, 可以说是很实惠了, 说明这个刚搬迁的輋寮, 日子过得不错, 不过,这样的红薯粉用来款待买活军的贵客, 那就又有点儿拿不出手了。

六慧作为輋寮里手艺最好的姑娘,被族长叫到自己的寮子里帮忙,一看到远方有一队人马翻山越岭,遥遥地走来,她就立刻开始准备了:年前腊的野猪肉,已经开始长蛆,又经过了一次仓促的搬迁,离开了原本储藏的环境, 也到该吃的时候了。她把腊肉取下,先从灶台里抽出一根柴火,烧着上头白色的菌丝和蛆点儿,随后,又把最外面一层皮削去——但没有舍得丢,而是摆在一边,打算一会儿留给族长一家,证明六慧并不是个爱偷吃的姑娘。

处理好腊肉之后,她先把它放入锅中熬煮,同时开始摘菜,菜是新从林子里讨回来的野菜,輋族人采摘打猎自然是很擅长的,五月里的天气,要吃刚出头的嫩红菜,还有苦菜也抓了一大把,打算一会和腊肉一起炒,她的动作很快,收拾好了之后,暂时无事可做,就从厨房里出来,站在屋子边上,眺望着暮色里逐渐接近的马队。直到被自己的姨母——也是族长的妻子叫回来干活为止。

水确实已经开了,在朦胧跳动的火光中,大锅里散发着煮腊肉的香味,六慧想用筷子把腊肉挑起来,但很难办到,只好改用竹编的盖帘,用两张盖帘把腊肉夹出来晾着,随后取来红薯粉干,度量着马队中的人头数量,先下了十大团进去。

“出来得太急,不知道把笊篱扔到哪里去了!”

她姨母刚好走进来看望她,便轻声地和六慧聊天起来,抱怨着迁徙的仓促,六慧也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毫无印象,“要去石生家里借一下!”

笊篱肯定是要借来的,否则就无法捞粉起来了,姨母又连声应着,转身匆匆地走了,过了一会,石生家里的小弟拿了两个笊篱走过来,“佛慧姐,我哥哥说一个不够,家里有两个,都给你了!”

他年纪太小,记不得六慧已经改名字了——輋族人往往有两三个名字,小名、本名以及记载在族谱上的谱名,一般本家人,或者在成亲之前,族里人都会叫小名,而小名往往和信奉的守护神有关,譬如信奉‘石将军’的,小名就和石头有关,信佛的小名里就带佛字,自从两三年前,闽西落入买活军手中,买活军的商队和吏目开始进山了,輋寮就出现了大量的改名行为,虽然吏目们一再强调,六姐不喜欢被崇拜,但輋寮中现在起了‘六’字头做小名的人依然很多。

六慧便是其中的一个,在这个輋寮里,改名的现象是很常见的,因为大家确确实实地看到了买活军的好处——买活军让他们种红薯,那一年冬天,寮子里第一次没有冻死饿死人,大家很难得在不用做活的冬日里,还能把红薯尽量的吃饱,光是这一点,就是从前所有守护神都办不到的事儿!

当然了,红薯并非是买活军带来唯一的改变,他们还吸纳了很多人口下山去干活,第一年只有男丁——寮子对于带走姑娘的行为还是很警惕的,他们也害怕輋家女娘在外头遭到了欺辱。这些男丁在秋收后下山去干了三个月的活,其实也走得不远,就是在附近的驿站修路,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就带回了许多珍贵的布匹和棉花,还有宝贵的咸盐——买活军的盐价格的确是不贵的,可在此之前,寮子里真没有什么东西能换盐啊,他们实在是穷得厉害,就差给那些一样是客户的汉人去做佃户了!

这些寮子里的輋人当然不知道,在另一个时空中,这个节点也恰好是徭輋客和汉客融合的节点——在这个时间点,輋人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还保持着比较有独立特征的语言,分布在闽西、广北、江阴山区的輋人,还可以用自己的土话互相交谈,他们虽然也自称是客户,但却清楚的知道自己和汉人客户的区别。

徭輋客,很好地表达了他们的身份——徭,他们的穿着、习俗和血统和徭族是很接近的,輋,这个字的意思,从字形就可以看出来,是在山间搭房子住的人,客,他们是迁移过来的人。輋人和徭人的关系的确是密不可分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性情都还算是温驯,都以农耕为业,但种植技术也就比刀耕火种先进一点点,所以,可想而知他们都是很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