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期货的诞生(第2/3页)
如果对自己的货物有信心,认为到港后价格会上涨,幅度超过这段时间的拆借利息,那么也有的商人会选择拆借,但更多的商人会寻找已经交易过几次的买家,用低于当日成交价的价格,卖出一份承诺——承诺船只到港后,会有多少数量、多少质量的货物,以此为基础,和对方签订买卖合同,这也就是云县这里期货的最早起源了。
一开始,这只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现象,涉及人群很小,完全是熟人之间的信用生意,属于你情我愿,彼此两便的事情。官府也并不干涉,甚至还收费提供见证服务,如果卖方说谎,那么政审分也会受损,还要负责赔偿损失。但是很快,随着交易所的发展,交易大厅不再是原料商之间的直接交易——不再是我需要羊毛,我向羊毛运输商买走羊毛那么简单,而是多了专门在交易大厅囤货买卖,赚取行情差价的贸易商。
这些贸易商每天的工作,就是守在交易大厅,低买高卖,他们对于行情的研究当然要远远超过在路上辛苦奔波的原料商和运输商,当然了,行情是不可预料的,尤其是如此动荡的时代,贸易商也远不能说是稳赚不赔,被‘黑天鹅事件’打得人仰马翻,从豪富转眼落魄为普通人家的专业贸易商并不少见。
但是,尽管风险如此之大,这一行似乎有神奇的魅力,吸引了不少豪杰进场,他们未必有极大的本钱,可能就是数百两银子做本,研究十天半个月也只是赚个三五十两,但却从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
这些人虽然赚的银子不多,但琢磨出的心得却是不少,还有人结集出版来着,只是不管怎么说,有能力拿几百两银子玩玩看的,终究是少数人,因此钱街在云县是颇有神秘色彩的,小老百姓不了解其中到底在上演什么戏码,只知道出入其中的人要么很有钱,要么就很有学识——而很有学识的人,也很容易变得有钱。
“这帮人凑在一起,成天就是琢磨发财的门道,还真被他们琢磨出来不少。也是和买地的扩张有关——那时候,武林港基本已经算是买地的私港了,后来陆续又添了壕镜、新安,当然还有鸡笼岛,这些港口都有海关,也就是说,一艘船如果从东江岛出发,载着高丽的人参、东瀛的银块来到武林港,船上的货物其实就已经经过了海关的盘点查验,拥有了一张查验单。”
自然不会有人在这种时候,不开眼地去问张天如是不是玩过现货期货交易,怎么会知道得如此清楚,众人都是屏息凝神听他解释期货交易的盈利逻辑,“这时候,船东可以随船航行来云县——也可以换乘快船,带上这张查验单,到云县来看行情,如果他认为行情走高,也可以等着船只到港,再做现货交易。但是如果他认为行情现在较高,之后会走低,那么他就可以先用这张查验单来换钱——接下这张单子的,往往就是坐地的贸易商了。”
“这……就等于是双方在赌!”
张秉忠听到这里,有点明白了,“卖方选择出售,是不看好未来某段时间的行情,买方选择接手,要么是反过来,看好未来的行情,要么是他看得时间更久,认为虽然之后会有段坏行情,但更久之后,行情回升,他还是有得赚!”
“便是这个意思不假了,其实期货交易就是在寻人对赌,同时还兼有银钱上掉头的作用——也叫融资。但是一对一,或者在小交际圈里放风打探谈价,效率非常低,于是,一开始是几个常年坐地的豪商联手,模仿交易大厅也搞了个期货盘,让大家可以统一对一些热门大宗商品的报价,方便寻找买家卖家。”
“矿产、羊毛、农作物,这都是极热门的大宗商品,几乎可以能代替钱使了,外贸的瓷器、茶叶、丝绸也在其中,一开始就只有这么几种报价商品,不过,期货交易所也算是初具雏形了,但知道的人非常有限,参与人数也不多,主要都是豪商,最多几十人而已——这些人几乎都在期货上赚到了不小的钱,光是吃期货现货的价格差,都是稳赚不赔了,更遑论还有对后市行情的预测呢?”
如果只是这个规模,张天如认为期货交易所大概是不会出事的,随便套个促进会的皮,继续私下交易,官府也不会有由头来管,但尝到了甜头,想要收手就难了,很快,期货从熟人之间,言语为凭的买卖形式,直接扩大到了陌生人对陌生人,完全靠期货交易所中介的程度……
到了这一步,在现货交易大厅的玩家之中,这个期货交易所已经很有名气了,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想来试试水,不但卖方踊跃,买方也一样踊跃——卖方发现期货交易可以锁定利润的同时,买方也发现期货交易可以为他们在未来一段时间锁定成本,免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