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二狗的拼搏 泉州.何二狗 生活没有给……(第2/4页)

从这番对话,就可以看出信息灵通不灵通的重要性了,云县那里,哪怕是走街串巷专门送信的跑腿都能说出两三个小道消息来,和街坊讨论着场外交易所、盛京谈判、科尔沁归属,卫拉特、通古斯的迁徙,延绥边市的变动,可在泉州下头,县里边郊的小村里,充其量也就是个把爱看报,爱侃大山的村民,记得住敏廷出兵盛京的消息,这还是因为村里零星有几户迁徙来的辽东边民,要是别处迁徙来的农户,根本就不关心这些,何二狗还不知道从何说起呢!

当然了,也是因为这两人都是可信任的旧交,而且信息传播的速度很慢,也不担心乱传出去,给自己带来麻烦,再加上信中也提到了还要进一步招募人手,何二狗也就不存什么忌讳了,解释了一下辽东局势的变化,“……这么着,自然就需要大量人手去和当地合作了,不说别的,田师傅肯定是要出的,这是买地的招牌……”

“别的还缺什么人也不知道,马叔叫我去,是因为我们都有种林下参的经验,能帮着他一起讲课什么的,我们去不去辽东,是否久住,这不好说,但马叔也说了,能在祖籍辽州的百姓里招募人手,跟着学些技术,送过去指导当地的百姓垦荒种参,这一去,就不说在辽东安家吧,至少也要出个五六年的外差才能回来……”

其实更大的可能,就是直接留在辽东工作了,毕竟学到的都是北面的技术,除非是善于归纳总结的那种秀才,一般田师傅的农业知识是有很强局限性的,学的是哪里的知识,除非转行,一般都是就在那个气候区干。何二狗等人都听他们村里的田师傅说过,专门学校办地区培训班的时候,挑人就是两个标准,第一,脑子灵活,手上活计也好,善于钻研;第二,喜欢找出身在该地区的流民,比如派去大江沿岸的田师傅,很多都是流民来学了技术回流的,这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这些百姓在老家就种过地,知道老家的情况,会说老家的土话,把他们派回去,事半功倍,是很划算的。

当然了,顺着大江去,和去辽东还不太一样,大江往上走个几百里,都还是比较繁华的,过去干几年,安家在当地的不多,想回来随时都能回来,出外差的田师傅,政审分比较高,想要回来参加更多的培训班也比较方便,始终都有回到买地境内的可能,真不想干了,攒点钱回来种田也很容易。

辽东那就不同了,几千里地,路上的风浪就够喝一壶的了,气候又冷,而且刚刚经过多年的战事,可以说是百废待兴,甚至他们要种林下参的区域,多少年来都是老林子,和南面这里人烟稠密,少听闻猛兽消息不同,辽州的豺狼虎豹,吃人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至少何二狗自己,根本就没想着回去,他已经在辽州呆得够够的了,冬日里那份刻骨的严寒,在猪圈牛圈里和大牲口一起取暖过冬,每天每时每刻都笼罩在极致饥饿的感受……

说实话,现在再回想起来,当时的痛苦似乎已经有些淡忘了,留下的只有刻骨铭心的情绪,但何二狗仍然认为,对买地的农民来说,去辽东实在不是什么有诱惑力的选择,人这辈子不就图个吃饱穿暖吗?在买地,便是普通的农户,做到这四个字也实在不难,光是劳有所得、平安喜乐这四个字,便是辽东怎么都赶不上的了!

他并不觉得在村子里能招募到多少农户,这和下南洋还不太一样,南洋至少只是热,热能躲,大不了不干活,泡在池子里呗,到了晚上总能出去活动吧?冷这可怎么躲?大雪封门,柴火有限,吃食也有限的时候,时间就像是催命的滴漏,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果然,一听说是要去辽东,刚才还感叹着云县消息灵通,最近又出了这么多大事,甚至还因为辽东要整个回到汉人手中而激动的两人,这会都沉吟起来了,没了方才的热情,哪怕是小赵刚才因为老家被送给买活军而欢欣鼓舞,看起来也完全没有回老家的意思。

何二狗也是松了口气,说实话,他也不想带一帮人上路,这大概是在来买一路上坐下的毛病,在东江岛住的地方就逼仄,来买一路,坐的船舱拥挤,乘客还多,他还晕船,一路上呕吐、发烧,折腾到买地,命都去了半条,打那以后,何二狗就不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凑合,一闻到别人身上的汗味,就好像回到了船舱里,在风浪中摇摇晃晃,坐都坐不起来,接着便是一阵反胃想呕,就是这会儿,都得特意站在上风处,不然早就有点儿失态了。

他多年为奴,很善于掩饰,这点小毛病除了马正德一家之外,别人都丝毫没有察觉,村长和小赵也是一无所觉,各自陷入自己的思绪之中,半晌,村长才是拍板道,“去!我觉得还是要去——我看他们也还是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