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章 大旱、虫灾、鼠疫、绝收(第3/5页)
到最后,敏朝还要问买活军这边要统计数字,因为他们手里出去的人,未必有买活军接收到的灾民那么多,而且统计方法和机器也是买活军的先进一些。这几年甚至出现了直接要钱要物的现象,羊城应急救灾局的局长下去了,中枢应急救灾部的专员开始上报,“上周敏朝方向传来的灾害报警,有两处极大规模灾害,一处蔓延甘、宁,关陕也受波及,大旱、饥荒。另一处来自中原,为山阴、中原道,大旱、大饥、虫灾并鼠疫,敏朝警告鼠疫有随饥民扩散的可能。急求赈灾粮和药物支援,也需要人手投入——尤其要求是注射过鼠疫疫苗的人手支援为佳。”
不是买活军境内的消息,就没法用好消息来调剂了,一说到敏朝,应急救灾部的发言就等于是报丧乌鸦,谢双瑶身边坐着的几个高级干部都有点坐不住了,庄素轻声嘀咕,“才消停几个月……他们就没好过一天,要不是……真以为这是在编借口要钱了。”
谢双瑶倒不觉得这是敏朝衙门在使坏,实际上,深度介入救灾,不得敷衍了事,正是她们会面中她反复敲打皇帝,再三强调的要求,搞得皇帝都有点想装病留羊城港,推信王回京城去接位的意思了,如果敏朝那边没有因灾害求助,反而说明皇帝没听她的话,还是选择摆烂:
这一次受灾的地区,全都不是特科的势力范围,就算买活军出钱出物出人,要确保这些东西能真正花下去,而不是肥了经手的州县,也是要花很大的力气。谢双瑶可以想见,特科官员到地方上,免不得是要先杀几个人的,田任丘的名声估计是要更臭一点了。
这些人被救出来之后,也会被组织送来南边,对敏朝来说根本无法增加什么收入,皇帝有点儿吃力不讨好的意思,他从江南宗室那里弄回来的钱,估计陆陆续续都要填回来用优惠价买物资——买活军的援助物资,肯定会给便宜,但也不能白送。到最后很可能都白运回天港了,打个转最终还是要入买活军的库房。
但是,灾不能不救啊,如果连救灾都做不到,买活军还支持他在位干嘛呢?皇帝也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去筹措了,谢双瑶现在还有一点都没敢和他细说:这种连年干旱其实还真是刚开始,预计要持续五十年以上,在原本的历史上,不是说明亡了这一切就结束了的,只是那段时间门天下大乱,没有人再在意和记述了而已。如果要说气温下降的话,那至少还有一百多年哩,皇帝是怎么都活不到这个时候的。
他只能盼着干旱和鼠疫结束得快一些,这种异常气候和气温下降是未必同调的,谢双瑶这里也找不到一个清晰的时间门点,只能推测,大概在二十年后,会迎来一个平衡值——北方的人口该死的都死得差不多了,余下的逐渐适应了干旱气候,同时南方随着政局安定,人口开始逐渐恢复,也就迎来了所谓的盛世。一般来说,历史书会抓着这个盛世多说一些,对于盛世之前到底死了多少人,不会废多少笔墨。
在这个时代,买活军的崛起,以及对南洋的开发,已经基本是扭转了人口断崖式下降的局面,这里有两大功臣,一个是高产粮种,另一个就是疫苗了。但谢双瑶再有本事也无法扭转自然灾害,北方的干旱、地震、疫病,依然是遵循了原有的步调在增加,对未来十年的规划里,防灾教育和防灾准备的投入,占比还是要不断上升——要不是有南洋的好地,物资是真跟不上啊,别的不说,光是南洋米,这几年都不知道多救活了多少人!
如果让谢双瑶来复盘自己的决策,她最为得意的就是开发南洋和鸡笼岛了,倘若说别的决策,有的事后看大错特错,有的功过不可知,那开发南洋就是已经被证明的‘一子落,满盘活’,她说,“鼠疫是要重视的,疫苗再多拨一些给你们吧,危险津贴加倍,另外这批人暂时不往南洋迁徙……”
鼠疫……和天花一样,都是难缠的东西,犹如幽灵一样,传染性极强,最重要的一点是,鼠疫可以通过跳蚤传染。所以限制大规模人员流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少部分人去疫区,回来充分消杀就行了,但大量蓬头垢面的灾民,危险性是指数增强的。南洋如此重要的地盘,不可能接受一批可能携带鼠疫病菌的流民,包括买地肯定也会如此的流民相当忌讳。谢双瑶都不敢冒这个险,现在的南洋已经成为整个华夏的大粮仓了,南洋稳,北方的救灾物资才有保证。
但是,不往南洋送往哪送呢?一时间门她有些犯难了,手指轻点桌面:不送走,光养着肯定也不行,耗费太大了,买活军的财政,不救灾其实还算是够花的,基建虽然花销大,但买活军也赚钱啊,他们是全球最大的供货商,而且独门供货,精于货殖,赚得少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