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章 有线电报(第2/4页)

一个月不到,救灾部都收了几十封抄送转发过来的求援报灾报告,她一直装死,没有回过,这还是第一次就救灾问题联系京城——连翘也不打算找敏朝衙门,她太熟悉这些衙门的尿性了,除了叫苦之外,一句实话听不到,她打算直接问买地驻京城使馆的人。

“是加急公文吗?立等回复?”

羊城港这里的电报局,分为两个建筑,对外开的是一个大厅,里头有两台收发报机,包括定时送信的跑腿,还有发报员的办公室等等,占地不小,而且门外永远是大排长龙,大多数人哪怕只是为了看个热闹,也喜欢聚在门外指指点点,或者宁可付出一字千金的高昂代价,也要发一封电报试试看:现在民用电报,一个字的确就是要一千块钱,也就是一两银子,这部分报酬还包括了收报方去送报的价钱,只有豪商会用电报来传递紧要的货物讯息,实时沟通价格,百姓一般就发一个‘安’字,或者一个‘归’字等等,多一个字都等于是把钱往水里扔。

民用电报,大概过了最开始的热潮后,排队情况会好转许多,不过也绝不至于门可罗雀,在连翘看来,民间还没有培养出使用电报的习惯,这东西能够远距离即时通讯,把原本十数日甚至是数十日的传递过程,缩减到一两日之内,只要习惯了这个效率,就离不开了,就光是商人和富裕阶层,都足够养活民用电报厅,让其获得丰厚利润。

门朝外开的民用厅前,人声鼎沸,向着里坊内侧的小街开门的专用电报厅,情况就好多了:官方有自己的无线电网络,覆盖范围比这条有线电报广多了,再加上现在发报能力不足,分给各单位的配额有限,很多时候,各衙门还秉持了惯性,宁可按原来的节奏去传递文件,也不会轻易跑到电报局来。

这会儿,堂屋里大概就只有五六人在填表、等候,屋内隐隐约约还能听到里屋传来那‘哒哒哒’的发报声,连翘抬头看了看高轩的屋顶,暗想道:“这是可着发报机的尺寸来的吧,这发报机可真大!小屋子一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慢慢地造得小了,渐渐小到传音法螺这般。”

作为买地最顶尖的高官,虽然她的定位比较特别,被六姐视为是‘拓荒者’,总是在新部门起到一个奠基作用,并不算是真正的手握重权,但也正因此,连翘也是高官中最为见多识广,对‘仙界’的了解最清晰的那个,了解得越多,她越是觉得不可思议——时间都是能算出来的,也就是四百年的光景,生产力如把比屋子还大的机器,浓缩成一块指甲大小一般的芯片,就算知道结果,连翘也无法想象,人类是怎么做到的,感觉倘若其中没有什么神力在起作用,实在是很难让人信服。

不过,哪怕是屋子一样大,能造出如此的机器,在十年二十年前,也简直就是神迹了,谁知道,地球的某个角落里,什么树,种出来的东西,就能做成电线外的胶皮,这样的东西和发电机连在一起,又能传播电力……甚至,现在还在说,如果能获取到猛火油的话,还可以直接从那种粘稠的液体中,分离出一种物质,直接制造胶皮,甚至是农药和肥料?

这可不是农学那边,所谓‘元素归还’能解释得通的了……就这样想想,都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要不是见识到了所谓‘尿素’对高产稻的作用,看到亩产七百斤的种子,是如何在农药和化肥的帮助下,直接把产量提到两千斤,连翘对这种言论,也不会往心里去的。

她以前在仙库资料中,还发现过一种匪夷所思的现象,那就是仙界的百姓,似乎很反感农药和化肥,认为只有敏朝如今实用的种植技术,是所谓‘有机’的,没有什么化学产品混合在其中,出来的食材质量更高……

连翘觉得,这只能说明,百姓不论在什么时候,知识水平大概都不会太高,反正在她来说,比起粪便堆肥,怎么也是化肥更加高级啊,如果能选,谁喜欢吃大粪浇出来的菜啊!

再说了,按如今这尿素生产的难度,能用上化肥的田地,那才是凤毛麟角,不知道要受到多少追捧呢。虽然她也尝过,就出品的味道来说,用那种肥料不影响食材的味道,但连翘坚信,一旦这种区别为大众所知,化肥米真正进入市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内部消化,那么,化肥米的价格一定可以做到比普通米更高数倍的。

从救灾部部长的角度来说,她也是希望化肥能早日普及开来——就现在北方这一道道深可见骨的伤口,米是真的不嫌多,来多少都能给消化掉。一粒米,就是一条命,一粒米或许就能换得北方的道路多修一寸,道路修通了,救灾也比从前容易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