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能者多劳(第3/4页)
迄今为止,买地从她的野心中得到的,都是好处,猛火油的来源又多了一个,贸易路线发展起来了,很快,黄金地的发展也会因此受惠。所以谢双瑶对瓶子的发展,抱着客观且开放的态度,黄金地是一片非常广袤的大陆,而且西部也的确适合放牧,就让鞑靼人也迁徙过去,看看化学反应吧。
在这件事上,她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参考、推测,就如同催促黄贝勒西进一样,她也不知道后续的影响会是如何,也是拭目以待,等待着蝴蝶效应的发生——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能咋办?就是有明确记载的一些客观事件,都难以估计在这个时间线里还会不会发生,发生后的的规模和影响,别说已经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了。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往西面走,物质条件肯定要比在黄金地好很多,黄金地那是什么都没有,纯纯的白地,什么都得自己想办法,指望至少在三五十年之后。往西面去,指望就近了,虽然现在艰苦,但毕竟战略发展方向上横卧着的,那都是一个个已经发展的国家啊,别的不说,城堡总是有的吧,农具总是有的吧,百姓总是会种地的吧?只要发展得顺利,三五年内,物质生活水准就能完全恢复,甚至比之前还更奢靡一些,也都是不好说的,至少能有个盼头在。
不论是往西还是往东,都是未知的前景,不能说哪边更好,只能看自己的喜好了。谢双瑶不肯定,囊囊大福晋选了西边,有没有宝瓶忽悠的因素在,但她倒是能理解,为什么察罕浩特那些非直接参战的百姓,选择西迁的人数也不少。
——他们自古以来,就在这块地方打转转,黄金家族的极盛时期,几大汗国的疆域,也是把卫拉特乃至更西的地域都包裹在内的。有意思的是,中根福晋居然也选择了一起去西边,而不是去苦叶岛,那里距离她理想的改嫁地建新其实不远,为何会如此选择,就得问她自己了。大概和自古以来,也脱不了关系吧。人总是想留在熟悉的地方,这其实也是一种生存智慧的表现。
往西走,情况是熟悉的,路上虽然难免艰苦,但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在很多人看来,这肯定比千里迢迢地去个岛上,或者在暴风雪中穿越冰面,去另一个极远的地方强——过去了也是什么都没有,只能放牧,那为什么不去西边放?只需要一开始下死力,拼命夺得一块草场,那从前的熟悉的日子就还能继续,对很多人来说,这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将来。
行吧,对谢双瑶来说,只要能把四边隐患都暂时抵挡在外,别让越来越多的外来丁口,透过各种匪夷所思的渠道,来华夏这里添乱,这就都是她希望看到的结果。如果能同时解决黄金地、欧罗巴和草原本身的问题,这一趟察罕浩特就来得不亏。
谢双瑶也端起了自己的茶碗,浅尝了一口带了咸味和奶腥味儿的茶汤,一线热流随着咸奶茶直接落入胃里,她浑身立刻发了细汗:对常年在草原生活的鞑靼人来说,这样高热量的奶茶和奶酒,是不可或缺的,冷帐篷里过完一夜,正需要这样的东西来发发汗,驱驱关节里的寒气。但对于在暖和帐篷中过夜的谢双瑶来说,喝完这样一碗奶茶,就觉得身上燥热了。
都说鞑靼人的饮食热量太高,可这一次到草原上来,就没见到几个胖子,尤其是那些小部落,离边市越远,身高就越矮,身量也是精瘦,和鞑靼马一样不起眼——但越是这些人,潜藏着的韧性就越是叫人不可小视,毕竟,亲身来过一趟,才知道这是多么荒凉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都能生存下来的人,把他们换到黄金地那相对富饶的草原上去……
“如果一直处于买地的控制之下,那还算是好的。如果这些外藩鞑靼,将来和买活军的居住点脱节,集群往黄金地东岸游荡的话,对于当地的英吉利人来说,恐怕就是灭顶之灾了。还有南面的四大总督区……好像也没有见识过鞑靼人的铁蹄,完全不知道,获得了好草场的滋养后,鞑靼人和弗朗机人要是对打起来,谁的胜算更高。”
谢双瑶的眉毛,微微地皱了一下,但她很快就甩开了这些忧虑,这些年来,她已经学会了不去担心远期的,不确定性高的问题,因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已经足够棘手了。便如同此刻,刚刚长途奔波,把察罕浩特给解决完,每天没日没夜地开会、巡视,在联军中立威,挑选人才建立起一定的私人联系,培养出‘知遇之恩’的生长土壤,确保这些吏目忠诚的是谢双瑶本人,而不是某个模糊的,容易被窃取和代替的形象……
好不容易,察罕浩特的事儿算是告一段落,只需要再来个公审,搞搞仪式感,加强一下联军的恐惧,就没什么非得她干的事情了,可谢双瑶是连片刻都没法歇,不但安排了公审结束之后就立刻动身的紧凑行程,在一整个仪式上,她表面按部就班地演出着自己应有的威严角色,实则却对牢笼中破布堵嘴,又哭又笑的疯子视若无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