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禅让造势?(第3/4页)

飞马取信,自然和大部队徐行速度不同,抢个五日把报纸印出来,在京中煽动氛围,这肯定是没问题的。其实,哪怕就是毫无渲染,光是谢六姐本人献身,都足够在京城引起极大的轰动。她之前匆匆来去,没有百姓跪迎跪送,那是不能吗?那完全是不想,到得低调,走的也是低调,否则,从东门到行宫,这一路上还能过得了车?怕不全是来看热闹的老百姓了!

问题的关键,其实大家心里都是清楚,并不在于场面的热闹,而是背后的动机——神兵天降,荡平敌寇,粉碎边患,得胜归来,这四点,一般人沾上一个,那都是功高震主的意思。这要是敏朝的将领,那也罢了,偏偏是买活军的军主,敏朝还要主动帮着宣扬?这要说双方不是藩、宗关系,谁信?

可以这么说,虽然在事实来看,敏朝失去正统,沦为买活军的藩国,几乎已经是无可扭转和辩驳的大势了,但这和最终彻底获得朝廷、衙门的认可,还是很有不同的。这一步,皇帝能让,且急着让,却不代表大臣们愿意让——除了眼下的政治利益之外,这是要被写在史书上的事情!在自己手上出了这样的事情,一个昏庸无能,卖国奸臣的帽子,是逃不掉的!

对身后名,就完全看个人的态度了,皇帝是完全无所谓了,一副连祖坟都能掘了的惫懒样子,别人却未必如此——别说西林了,就是田任丘,可能都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所以,王至孝也必须前来和他通个气:

如果这么做超出了田任丘的底线,那他也来得及活动阻止,甚至是派人给惠抑我带信,让他收敛着吹都行,如果田任丘也无所谓,乐于就事论事,推动敏朝进一步藩属化,那这也是他试探各方态度的好机会。

其实,王至孝也经常觉得,这些事情很乏味,似乎对于局势并没有任何意义,大家完全没必要投入太多的感情,在这些事上博弈——实际上,京城的局势,根本就不取决于如今在行宫内外的这些人,而是取决于草原回銮那位的心意。

大家是勾心斗角,在紧张的博弈中等待她的回归,还是混吃等死,等到她回归,没有什么差别。然而,身在局中,似乎也还是会依照着某种惯性往前行去,因此他还是来拜访了田任丘,并且也依旧期待着他的回答,只是内心深处少了一份牵肠挂肚的紧张,而是麻木地等着田任丘的反应。恋权也好,不恋权又怎么样呢?其实都是六姐一句话的事,六姐不想要你干活,再恋权也没用,想要你干活,不恋权,想归隐了,那又如何?还是得起来干活。

但是,真正身处于最高权力中的人,哪怕只是浸淫了短短的时间,他们的思想方式还是和旁人大有不同的。田任丘显然就不像是王至孝这样超脱,寻思片刻,便很快笑道,“这六姐到京时的声势,看来就是皇爷想要的了。立下如此功绩,怎么热闹都是不过分,我也深受六姐恩惠,这里没有二话,不过,余下顾命大臣,乃至皇后、东宫那里,也当让他们知道一二。甚至是六姐自己的意思,也要问过,才算周全。”

如果易地而处,王至孝也会这么做,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六姐的心思。他点了点头,起身就要告辞,田任丘又忙请他留步,上了香茶道,“还有件事,要请大珰的主意——先皇爷病危时,仓促拣选六人顾命辅政,却是把大珰给忘了。如今皇爷见好,内外都需要人传话问政,我看,这顾命大臣还要再加一人,把大珰的身份给过了明路才好,否则,不是长久之计!”

居然要把王至孝也给加到辅政大臣的行列中来!起到一个‘居中传递,辅政中流’,为皇帝出谋划策,让他继续参与到文书处理中的作用。王至孝的眼睛立刻就睁大了,一时间,不由得把那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心思,又淡去了不少,心中也重新火热了起来。

虽说面上是大惊失色、逊谢不迭,但要说王至孝完全不心动,那肯定是假的,和田任丘言谈之间,不其然也亲热了几分。还是皇帝小憩醒来找人,王至孝这才辞了出去,一边走,心里一边想道,“田千岁的想法,我是看透了,他那几句话也说得明白,‘长久之计’,他这是要认了六姐这个太上皇,如此,有人在上头压着,皇爷这个半残废的天子,位置才能坐得稳。如今的辅政局面,再加上我,也才能长久维系下去。这般,他就是事实上的首相了,再保多年权位富贵,不成问题!”

“至于雄国公不必想,李宏唯皇爷之命是从,而且,买活军武力强盛,足够把他的声音压得丁点没有。皇后遭皇爷厌弃,皇爷醒来之后,形同被贬入冷宫,也无需多虑。只有西林党,恐怕是依旧不能接受皇爷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