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吴素存卖拐(第3/4页)
吴素存也是磨破了嘴皮子,用了十二万分的耐心,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地给祖天寿分析,“京中、地方上说得上的势力,咱们这般计算,特科、内阁,到如今一声不吭,对咱们这些边将避而不见,显然是早已达成协议。
再有宗室,那是早断了根子的,手里无兵,说话根本没用。如今也就是京营李宏,说话算是最有份量,但那一位,是皇帝一手提拔上来的,也受田任丘的照拂,有些香火情分——他就算要听令,也是听这两人的令,还能翻起什么花头来?”
“咱们边将,看似是最后一根柱子,好像还能学着田任丘,和六姐谈一谈——但这话,外甥也说了好多次了,田任丘、周阁老他们,能和六姐谈,凭的是他们散在北方各地衙门的治理职能。这个,却是边将没有的东西,六姐从边将身上,竟无所图,这样不对等的需求,是无法构成谈判的!没有双方谈判,就只有单方无条件的输诚了!”
吴素存主张的点,就在于此——既然是输诚,那就要爽气一些,不留余地,全都献上,才能在各家之中显出自己来。至于说祖家的家产,不管被取走多少,发还回来的那些,也算是过了明路,否则,真要计较起来,你一个边将,怎么积攒得这些家业,难道这其中,就没有猫腻吗?
包括迁徙,也是如此,既然知道买地有传音法螺相助,实控距离注定远超敏朝,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这买地的卧榻,要比敏朝大上太多,连辽东都算是家门口,那就该知道,六姐绝不会允许家门口就有数万兵丁军户,还是只知道有将军,不知道有皇帝的那种老式士兵,和他们的将军同时存在——要么,将军走,要么士兵走,总是要选一个的。那任谁也能想到,肯定是让将军走更省事儿。
“辽东本就地广人稀,现在番多汉少,边军就地转民,安居乐业,这也是六姐乐见的,越是这样,边将家族就越是要迁徙——如今四面迁徙的方向,不是去通古斯,就是去建新、黄金地,察罕浩特的鞑靼人,不就被大量打发过去黄金地了吗?
但通古斯方向,据外甥所知,没有安排鞑靼人过去,说不准那就是留给汉人的地方。舅父,通古斯苦寒不毛之地,真要去了那里,才是受苦啊!袋鼠地不论如何,至少是沿海的,交通要便宜得多,去南洋也近,饿不了肚子,通古斯可就不好说了......”
要说去袋鼠地,其实是为了避开被打发去通古斯,吴素存认为,袋鼠地再怎么不好,也比通古斯要好得多,还算是个可接受的去处,他这的确是实心为亲戚着想。辽军中一定会有人被派去通古斯居住的,因为要陆续接引汉民过去,免得真成了建州之地,祖家现在的目标,显然是甩脱其余人,率先选一个比较理想的目的地——这种事,越往后越难,等大政策出来了,想要再求情那可就不容易了。
“靠海不靠海,日子都是要过,这不假,可这日子过得怎么样,差得那就太大了!”
他以自己为例子,“外甥这些年来都在两湖腹地,说起来,这也是久孚王化的处所,和南洋比,任谁都觉得要比南洋日子好过。但舅父可知道,在这两湖内陆,不和大江通航的地方,一袋水泥的自由市价,和南洋比之如何?”
见祖天寿茫然摇头,吴素存揭盅道,“竟是南洋的两倍!不过是比黄金地的要便宜些罢了!而且,依我看,黄金地的水泥价格,不过是因为航班有限而已,等到船再多一些,价格也会很快跌落——造船总比修路要简单些,自家木头来不及产了,还能去买别国的,可一条山路,是那么好修通的吗?”
“通古斯虽然矿产丰盛,药材出产也多,在战略上为六姐必争之地,但彼地深居内陆,就算是地头一霸,想要过点好日子,又是多难!外甥虽然略有些职位,但平日里衣食住行,比南洋、吕宋等地的一些小官,还差了些!”
“这......”
先后几次交谈,祖天寿心底,其实也是在渐渐接受吴素存的看法,或者说,这也是他在逐渐默认了’军屯归公’的一个过程,至于’家产献上,听候发还’,这个还在接受中。至少,吴素存可以看得出来,’串联同盟,鼓吹对抗’这个念头,对他的影响越来越淡,这毕竟是人类难以避免的思维惯性——你已经在考虑该怎么妥协不吃亏的时候,就很难让自己去冒对抗失败的风险了。
“这新《子曰》,还真是让人受用不尽的一本宝书!”
他也是暗暗地松了口气,心下忖道,“这’开门开窗’的道理,虽然简单,却是颠扑不破,把对长辈尽孝时的关窍给说透了。哪怕只学会这一招呢,也尽够使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