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 草率的典礼

敏朝末年, 冬至,严寒,气温跌落至零下二十度左右, 连日来漫天大雪,使京城大街小巷, 无不是银装素裹,从空中拍去,一片片浓白色的屋顶, 几乎成为唯一的色调。人影在其中就犹如一个个小小的黑点, 零星分布在街巷之中,缓慢而又艰难地移动着, 走到半路, 雪又下了起来, 很快就淹没了那一点点微不可见的脚印。

或许是因为天气, 这样的盛世也并未在京中激起什么欢庆的氛围, 除了参加禅让大典的各路官员之外, 街道上行人寥寥, 路两边可见的轩昂门户,许多都透着颓唐之相, 不是大门虚掩, 里头狼藉一片, 就是连门楣堂号都歪了半边。

那屋檐遮盖下的青石地面、白灰泥墙,偶尔还能见到没有及时洗刷干净的乌黑血迹,却被路上行人默契地无视了。他们拢着围巾边沿, 呼着白气, 紧紧地抱着怀里的手炉, 汲取着仅有的热气, 在包了防滑铁链,因而行走起来格外缓慢艰难的自行车上,东倒西歪地蹬着车,面无表情地聆听着铁链摩擦新雪,所发出的刺耳的咯吱声。

才是冬至,就已经这么冷了,今年冬天或许会冷到零下三十度——在京城的纬度来说,这是一个让人非常警惕的温度了,因为这就预示着辽东的严寒或许会去到零下四十多度,这是个逼近生存极限的温度,辽东如此,而北海的环境会有多恶劣,简直无法想象。

在这样的温度下,从前的一些规矩变得异常不切实际:按照道理,冬至大礼,各官朝服,也就是说,不论里面塞了什么瓤子,至少在外头,大家的穿着只能是那一层薄薄的朝服,若是在零度左右的天气,那还算是能够忍受,就这样每年也都有冻病的官员,但在如此的严寒之中,再要恪守规矩,那就等于是逼人去死了。

还好,如今已经是新朝的禅让大典了,早前就有令下来,‘天气大寒,尔等防寒为要,服饰不必追求一统’。这条命令,虽然可以预料到,会削弱场面的严肃,但却是让实实在在要参与在内的官员们,都松了口气。

大家在宫门口汇合时,彼此互相打量了一下,基本都是穿上了皮面棉袄——这已经是在眼下最御寒的服饰了,有些人还拿围巾严严实实地裹住了头面,只留下一双眼睛露在外面,看着和剪径的强盗一般。

还有人套了个棉皮筒帽,这种帽子,在两边垂了大大的耳朵,可以扣起来,大差不差也是只露着眼睛的意思,放眼望去,白色天地中,全是黑压压的影子,只有偶然一个彩色的身影,在远处飘荡片刻,便也消失了——过了一会,有人过来说起,那是个老翰林,一辈子没错过格子,坚持要按规矩办事,还是只穿了朝服,连底下都没加棉袄,这不是,才下车没有多久,人就冻撅过去了,赶紧地被抬了下去,能不能活还不好说。

“一会赐宴吗?”

就算穿了这么厚的棉袄,脚下还蹬了大量加乌拉草的皮靴子——真正的便鞋是穿在皮靴里的,这种皮靴子就像是给马蹄包裹,防止冻裂的稻草一样,是‘鞋外之鞋’,一家人有一两双就够了,这也是从辽东流传过来的小诀窍。万没想到在京城真有冷得不可或缺的一天,大家呵着白气,在午门外三三两两地聚着,低声打听着仪式的细节,“可别赐宴了,这么冷的天,菜送上来都冰凉,这叫人怎么吃啊!”

倘若是御宴,却又不得不吃,这就是折腾人的地方了,冷天吃着冻得和石头一样的御宴,一回家就上吐下泻的也有得是,但凡是在冬日里的朝廷大典,就没有不折腾人的,每年的新年大朝也容易感染风寒,这些年来,疫病横行,为了防疫的缘故,索性统一取消了,今日也有好消息,“没御宴的,说是会发点煤球,还有些南方来的干货——也算是给咱们的断头饭了。”

阴阳怪气说这样酸话的,自然是那些即将要被裁撤的京官了,那些按规划本就要留任的,这些时日以来预先调任的,都忙活着呢,里里外外随处可见这些吏目和买活军的吏目混在一起,指挥着众人昭穆列班,又道,“戴帽子的不用摘了,围巾裹头的暂且取下来,大典过去了再戴。午门要开了,都庄重些!”

连日来京城大乱,买活军抓走送去苦役的人数,不胜枚举,而且多和官员沾亲带故,甚至还没等被裁撤,阖家就坏事的官儿也有数百,留下来的官员,早就对买活军服服帖帖了,闻言丝毫也不敢反抗,把围巾扯下来,头脸被冷风一扑,立刻就冻得青紫,不自觉缩脖子拱背,牙关轻轻打战,只好把围巾堆高了,尽可能多抵御一些寒风。

这在从前,御前失仪,礼部监察立刻就要咳嗽提醒了,但今日却没有监察官,一群服饰各异,灰扑扑裹了厚袄子,体态也不雅观的官员,步伐各异,蹒跚走过湿滑的空地:这里多年来乏人打理,屋顶早已青草茵茵,明显有刚扯过的痕迹,而院子角落里的杂草,还没来得及全除干净呢。只是被清扫出的积雪压在下头,偶然露出枯黄色的线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