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食不知味

要说这人活一辈子, 年岁大了,当真是处变不惊,就是因为见过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有些事儿假以时日,来个大转弯也都一点不奇怪。这道理,在如今的天下那是再显然不过的了, 从小二十年前起, 眼见的就是天翻地覆的节奏,从前谁能想得到, 有朝一日, 这做过官的人, 一大批一大批地竟是没准要讨饭去了的?

从前那成千上百年不变的道理, 在如今这世道, 莫说三五十年了, 就是三五年, 掉上两三次个儿,似乎也显得再寻常不过了!这样的变数,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的, 但既然改变不得, 那也只能学着去适应。

哪怕是卫家这样,多年来还算是安稳的家庭,这些年来, 对于乱世的感受也是越来越深的, 朝廷能挺多久, 卫妮儿这个官的前景如何?特科能得意多久, 会不会在厂卫倒台后被西林党反攻倒算?谁也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未来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似乎已经没有什么行当是通天的大道,能稳稳地保证全家的富贵。

也是因此,在卫妮儿考上特科之后,卫老大虽然也心动过,且学了一段时间的特科,但最后经过考量和商议,还是没有选择做官,而是在卫妮儿的帮忙下,从木匠那里出师之后,自己又搞了几本买地的《机器常见问题维修》等自印的教材,算是在士农工商里选了‘工’这行来做。

而卫小三的前程,原本也不止是他一个人的事情,可以算作是卫家在职业上的又一个布局,也是家里人一起参考着,和卫小三一起商议着定下来的——去买地读大学,这是最上好的选择,而且要读理科专业,如果有一定天赋,能在机械制造上有专长,那就最好了,将来不管是敏地得势,还是买地得势,以如今的大方向来说,只要会造机器,那就不可能吃什么亏。

比较起来,曾经毫无疑问第一等的选择:为官作宰,比起来就有点不够看了。这敏朝的吏目,且不去说了,旧式进士,和卫家一点关系没有,而特科进士的滋味,卫妮儿最清楚,朝廷都风雨飘摇了,吏目不担心自己的前程这也是不可能的。至于买地的吏目,说起来也是没意思得很,报酬虽然不低,福利也好,但条条框框非常多,而且又辛苦,说难听点,呕心沥血办好了差事,因为有心人的几封举报信,让曾经甚至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一些违规、疏漏给搞下去,难以晋升的事情,其实也不在少数。

如今,这买地的吏目,也是以飞快的速度变成了一项门槛很高的职业,只是这门槛,和进士考试不一样,不是难在明面上,它是‘入门不难,提拔难’、‘清廉不难,富贵难’。倘若被招进去之后,一辈子做个小吏,不想着往上爬,那其实工作还是很简单。就只管按吩咐、按规章做去就是了。

甚至因为买地的吏目是不允许随便开革的,哪怕是顶头上司都不能给你气受,他让你做违规的事情,你不但可以回绝,还可以去举报他,和在敏朝做吏目相比,毫无疑问这在感受上是很大的提高。就算偶尔有违规,那又怎么了?受罚就是了,只要错误不大,丢不了差事。

但如果想要提拔呢,这就不同了,条条框框太多,一个错误可能都会成为致命的把柄。这里的门道很多,错非经年老吏难以尽述,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做官的讲究、学问,而且和敏地的心得截然不同,不能互相套用。

这种学问,也算是如今买地吏目层的看家本领了,如此,新吏目入仕之后,能否少犯错多出彩,其实也是在变相地考验自己家庭的底蕴。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教书匠家里都出不了文盲呢,这官宦人家的孩子,天然的会做官,难道还是什么大错不成?

人家就是家学渊源,从小就知道怎么在这重重的规矩中游刃有余,冒最小的风险,给自己营造出最亮眼的政绩,更有体面的家庭来做他的后盾,这样的孩子,很少会在钱上犯什么错误,压根就不需要,打小过的都是富足的日子,用的吃的都是光是钱买不到的东西,最让他们痴迷的根本就不是钱,而是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一开始压根就没概念的政审分!

卫妮儿因为从事的是灾民转运的工作,没少和买地的吏目打交道,已经算是敏朝这里少见的知买派了,这也让卫家算是在小三的择业方向上,占了一点先机,没有不切实际地把他往‘考买吏’的方向去栽培,首先这考试是越来越难了,而考中之后,卫家底蕴不足,卫小三完全要靠自己,提拔速度肯定不会太快,而且还极可能被派到偏僻地方去,对于卫家来说,就失去了耗费力气把他送去南方的意义了。本来是想着,如果敏朝不行了,南下还有个亲戚照应可以落脚,这要是一竿子被支应到什么西南瘴疠之地的大山里去,连消息都难通,北边家里出事了该找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