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郑大木挥金如土

“以福建人来讲,这少主也算是高挑的了!大概一米七五是有的——这一代的年轻人,即便是南人,长得高的也有得是,不是我们乃至更上一代可以相比的啦。”

庄长寿自己就是福建人,他的身高是一米六多,大概是擦到了一米七的边边儿,在买活军还没有来的时候,其实在老家已经颇算是个挺拔的少年郎了。也就是后来北方流民纷纷南下,南边这里见到了太多的北地汉子,才知道原来放眼整个华夏,一米七还不算是魁梧的。

有些人哪怕穷得叮当响,从小三餐不继,也能长到一米七五左右。这些人的后代,在长身体的时候,稍微一能吃饱,身高就是冲着一米八去的,按买地新学的说法,这就是’基因’的影响了。世代住在北边的人群,往往个高而鼻窄,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的现象,在外藩身上,也能得到印证。

固然,壮汉自古以来都有魁梧等赞词,但要说以高壮为美,说实话,在南方这是买活军兴起之后,才逐渐铺开的审美。南方人为自己的身高感到困扰,也就是近一二十年间的事情,本来么,男子有个一米六,女子有个一米四以上,就算是中等个子了,可如今的年轻一代,男人一米七,女人一米五五以上,好像才算是过得去。

真要还有女子长个一米三几的,那就很不好择偶了,非得把自己的条件降一等下来,不过,往往越是如此个矮的,就越是爱往高个找,为的就是均衡一下身高,免得后代在这样的审美中吃亏,为此,买活周报还发过评论,呼吁身高差异大的家庭,孕妇要尤其注意控制体重,以及最好在医院发达的地方备产,如果胎儿过大,可以紧急剖腹,免得发生难产云云。

要知道,庄长寿的祖母就只有一米四不到一点儿,老了以后,佝偻起来就越发娇小了,而且她在福建道的老太太中,并不算是特别矮小的。这就可见上几代的南人,普遍身高是在什么水平上了。

但有意思的是,基因的力量又是很强大的,根据报纸的介绍,有时候,人们的身高潜力其实是受到了饮食、运动的影响,没有完全挖掘,就算父母的身高都在一米六以下,只要发育期尽量能给吃饱,并且满足’蛋白质’的供给,加以适当的运动,孩子长到一米七以上也不奇怪。

换句话说,只要有钱、有学问,孩子的身高也是可以改变的,是以买地这里,民风普遍舍得在吃上花钱,毕竟,哪怕是再简朴的家庭,只要听到了’都是为了孩子’这句话,性情也就难免为之大变了。

这个说法,在福建道也就得到了印证,庄长寿看着长大的很多孩子,从小到大如果能尽量保证一顿两个蛋,那白米精面给吃饱了,同时从小就蹦蹦跳跳的,很多十三四岁,身高就超越了父母,之后都能擦到一米七的边——和北地的孩子还是不能比,但也至少比父母要高了十公分左右了。

只是这么吃,确实是很费钱罢了,前些年还好,这些年来,天候不好,除了米价、盐价还能稳住之外,其余这些荤食的价格都上涨了不少,庄长寿想,这五六年长大的孩子,就是要吃亏些的,平均身高没准会比前十几年的孩子更低一些——见多识广之后,很容易就会发现,别以为天下大事都和自己无关,实际上,连自己的身量,其实都是受到天灾战乱的影响,所谓国泰民安,如此老生常谈的四个字,里头的道理却也要到三十岁上,才能完全品出来那。

自然了,就算是艰难的年景,也总有许多人的日子是不受影响的。郑大木毫无疑问就是其中之一,庄长寿虽然没见过郑天龙,但在满者伯夷见过他弟弟郑芝凤,顶天了一米六五,郑天龙应该也高不到哪儿去。

至于郑大木的母亲,那是个倭人,迄今为止,庄长寿在华夏见到的倭人就没有高于一米六的,一米五算高,一米四、一米三的也很常见。郑大木的身高,一看就知道,是通过从小充足的营养供给,科学的配比和大量合理的锻炼,给拔到一米七五这个区间的。

他留着短短的寸头,肤色蜜褐,一张嘴一口白牙,但眼神中又有一种沉稳,正所谓,人敬衣裳马敬鞍,如今在买活军,敬的就是这样通身的做派了。一看就知道,这绝不是半道入买,根基不稳的后起之秀,而是归买已有数十年,根基稳固而且条件极佳的大家公子。

浑身的气质,和身侧那面带憔悴的中年人,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带着蓬勃的朝气,庄长寿见了郑大木之后,倒还真相信他能把吉亨城给安顿下来了。别看年纪小,他那股子干练沉稳的劲儿,和很多买活军的吏目都是如出一辙,看到郑大木,就由不得想起如今买活军的那批高官来。他们有很多也是在十七八岁就开始主理一方了,郑大木如果有这些重臣的三分本事,要把吉亨城乃至袋鼠地打理清楚,也是不在话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