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北官需要代言人(第2/3页)

一千人吃一年的粮食,仓库里有吗?没有该怎么弄?去哪里找活给他们干?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推不得拖不得,这人哪怕是饿上一天,都是满肚子的火气。至少要给他们劳动换粮食的机会,否则,就得立刻把他们干掉,因为很显然,被拒绝交易的哥萨克人,不会静悄悄地走向荒野,他们倒是很可能静悄悄地操起尖刀,走向附近的某个村子,要么自己被杀死,要么,就是杀死谁,去夺取他们的粮食。

以如铁城自产的粮食,供应这么多移民的食量是根本不够的,所以每年如铁城都要大批买入土著和黑大汉农场的粮食,这也是最划算的海贸,宝贵的跨洋运力,用来运粮食是浪费的,运来买地那里的棉布、盐、糖和铁器,用较高的价格和土著们换粮食,这才更合理一些。

同时,利用得到的粮食来置换这些移民的劳力,修一下要人力的城建、水利工程,修路、修水渠,开拓新的小麦地……这样,如铁城和周围的村子,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贸易圈,很多东西也在慢慢地发展。

比如说御寒的毛衣——从前这东西很显然也还依赖于海对面的毛线,因为在买活军到来之前,土著并不是特别擅长或者特别积极地养羊,他们对羊的热情远没有对马来得高,一样是欧罗巴人带到黄金地的牲畜,马的发展是最好的。不过,鞑靼人来了以后,就不同了,把羊一养上,苜蓿草那么一种,草原上很快就呈现了全新的面貌,不过是一两年间,本地自产的羊毛就多起来了。

这也就意味着,毛衣很快就会普及开来,成为大家人手一件的必需品,农民永远不必担心自己的粮食没东西可换,他们会发现,需求是不断被制造出来的,原本天气一冷就往南方迁徙,有个窝棚就能满足过冬的他们,也会更情愿留在居住地过冬,并且认为自己是需要木屋、火炕、毛衣和劈柴的,还有铁锅、铁斧、铁锄头……

比起担心多余的粮食没有去处,还不如想着该怎么克制自己饮酒的热情,把有些似乎比酒更好,更能让人舒服的东西——譬如说冬天的毛衣和火炕给换回家里来吧。

时至今日,买活军的这种做法,已经完全深入人心,几乎成为了活死人的共识了——这种同化的办法,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演说,也没有针对土著的特别优待,其实完全就是凭借买地的好货来潜移默化,让新移民和华夏的关系逐渐密切,完全是发自内心地,情愿地学着买活军的规矩和语言,不过是十几年,等到新一代成长起来,他们和买活军的关系就基本上是密不可分的了。

不论是章叠翠还是李魁芝,对于这种策略都没有任何异议,可以说完全是当做金科玉律在遵守,所以,保证供货就成为最重要的问题,而这就是每一艘船都要去努力的水磨工夫,就算章叠翠愿意交给李魁芝去做,李魁芝都是避之唯恐不及。他宁可加入徐侠客的考察队,去给矿山和新城选点,甚至重新拿起鞭子,去为新城监工,都不想每天打着算盘,愁眉苦脸地做这个大管家。

所以,在如铁城虽然大家都很尊重李魁芝,但事权是逐渐被章叠翠以及大家都叫周老七、万老五的吏目把持,又有虎厚禄作为鞑靼人的代表,土著中一个叫鹿一的年轻人,黑大汉这里拥护的乌勇敢,以及完全靠自己能力服众的富宽几人,都是城里有威望的大人物,很能说得上话。

如铁城乃至西海岸上下这么一连串的定居点中的大小事务,章叠翠也绝不自专,大事大会,小事小会,大家商议着来办,也算是群策群力,每个群体的诉求,如铁城都能照顾调停得到,这才让人口组成复杂的如铁城,这些年来,局势稳定,没有发生什么值得一提的大摩擦。自然了,大政策上怀柔尊重,可小事上,面对一些妄人,如铁城的管事们也会展现雷霆手段,杀鸡儆猴,如此恩威并施,为如铁城营造出了万众归心、欣欣向荣之感,这种氛围,也就是在那些北官的船只靠岸后,才受到了轻微的破坏。

也是因为这些北官自视甚高,桀骜不驯,张宗子暗自怀疑他们是惹怒了李魁芝而不自知,才会惹来李魁芝的报复,接连不断地遇到劫案,损失积蓄钱财:不要以为村子里没什么可抢的,那铁质的农具和种粮都是贵重的财产,抢走了这两样东西,自己的部落能肥一波,而这户人家如果没找到别的出路,那就只能耗尽钱财再来如铁城买上补给。

这时候如果如铁城不卖给他们的话,那就等于是把他们往死路上逼了——而且,如铁城还有充分的理由不卖给他们,因为,一如刚才徐侠客所说的,有时候很多商品根本不是钱能买得到的,没有就是没有,你拿多少钱都是无用,比如每年南下的移民,如果没有建新开出的购买证,那就必须等到所有持购买证都买完了牛羊之后,才能捡剩下的来买,你哥萨克人拿什么金戒指、金项链来都没用,我必须保证会说汉话,服从管理的鞑靼人先得到宝贵的生产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