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村长的感觉

“我这里给大家算一笔账, 今年抛开公地私地一说,我把各家的粮食产量都要了过来,咱们村加在一起四百六十三号人, 分到户头上八十七户,一户的耕地都在二十亩以上, 算在一起, 总亩数都有两千多亩——当然了,这地也分好坏生熟,是不是水浇地, 这些就先不去说了, 就说这个数。

再说总产量,也不去说什么小麦、土豆、玉米了,全都加在一起,去年种得的粮食, 入库量我算过了,不过是两千石还不到——亩产量一石多些,这个数字,大家听了怎么想,将就还过得去?”

秋收已毕, 难得这是个暖和出艳阳的好天气,在村口大家惯常议事的一颗大杉树下, 百来号人围成里外几层, 默不作声地听着树下小台上站着的柳十一说话。大家脸上的表情也都颇为严肃, 并没敢接村长的话。柳十一举起喇叭, 自问自答, “那我就要告诉大家了, 这个亩产量, 三百斤不到,在土豆种植区就是不合格!”

“土豆,这是极丰产的东西,据说精工细作的话,亩产量甚至可以达到两三千斤,就是在关陇旱灾频发之地,只要有一点降水,一千五百斤那也是随便有的——关陇就是靠土豆硬生生续了十来年没乱那!直到前几年的大灾异,直接绝雨,实在种不出东西了,这才往外迁移,可即便如此,多年来的积蓄,也让他们能拿出上路的口粮来了!”

“到了黄金地这里,如铁城附近的生番,只要是种改良土豆种的,亩产量没有下过两千斤。咱们可好,三家村的平均亩产量直接干出三百斤来了——父老乡亲们,咱们自个儿想想,拿着这个数字去如铁城回报,城主大人看了,该怎么想那?咱们可能给如铁城上供什么,人家又凭什么来帮咱们呢?”

柳十一的语气,如预料中一样,是越来越沉重的,众人听着也都是低头,有人不服气地在人群边角说道,“咱们种的小麦多——”

小麦的亩产量,的确是不如土豆、玉米的,柳十一也点了点头,“是,咱们种的多是小麦,而且是从冬小麦改的春小麦,乍然间不熟悉农事也是有的——但我就想问了,是谁说的种小麦?小麦再好吃,吃得再惯,能富裕出粮食来,去如铁城换物资吗?”

人群里彻底没声了,有一波明显坐得比靠拢的汉子,开始互相对眼色,神色也难看起来,似乎是猜到了柳十一下一步的表示,但却又没有什么办法。已经有人跟着柳十一的话,往下接翎子了,“那不就是几个族长吗,非得说我们种惯了小麦,土豆那东西,虽然丰产,但价格太便宜,又耗费地力……”

其实,这些话在当时来看也都是有道理的——土豆耗费地力,这是在老家就明白的事情,至少在老家的时候,所谓元素归还、循环轮作的知识,并未被大家熟悉,那么,人们看到的就只有土豆耗地力的一面了,肥沃的好田,种了土豆之后,当季固然丰收,但之后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这都是人眼看得到的。因此大家普遍是习惯以边角劣田,零散地种一些土豆来作为食粮的补充,作为主食还是更愿意种小麦。

可是,在现在来看,这些思量就显得过时且愚蠢了,即便大家在老家种植小麦的经验丰富,但京畿是种冬小麦的,在黄金地这个纬度,冬日气候严寒,和辽东差不多,只能种春小麦,一年一季庄稼,大家换了时令之后,也未必就能说有好收成,而且,初来乍到,扎根的时候,粮食储备本来就是多多益善的,没理由不遵循如铁城的惯例,多种土豆——你说土豆耗费地力,可人家生番不一样种么?人家就相信元素归还、套种肥田,都跟着种几年了,族长们凭什么不相信这些先例?

在当时,大家都是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没个主见的,也就是族长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如今也算是在黄金地初步安定下来,熟悉了这里的生活,渐渐的各种意见也都出来了。

族长人已经去了,余下的嫡支又软弱不能服众,换了柳十一上台,很多从前憋在心里,隐忍着也就逐渐忘怀的情绪,也就嚷出来了,“亩产量上不去,这事村长您不该问我们,该去问地下的人咧。他们就没想着和如铁城亲近,也不知道咋想的!离家万里,这鬼地方马匪多生番多,和汉人还不亲近,那不是擎等着送死吗?”

“就是啊!眼下粮食入库,冬天又快来了,那马匪也得筹措过冬的粮草,就咱们这样,如铁城不帮忙,谁来帮着守村?辛苦一年,这粮食成给马匪送的了?”

“这要种的是土豆,几千斤几千斤的,分一些出去也不如何,就全当是交个朋友了,给山贼上供么,不稀奇,可偏偏种的小麦,这咱们也就这些,都不够明年口粮的!还要换钱去打些家具,把被马贼抢走的那些补回来,自己都不够呢,他们来,可不就得拼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