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 四方伸手(第2/3页)

三个会往往不只是三个会,只是军主会参加三个会而已,围绕这三个会,各部门私下的小会肯定是不会少的,而且如果这三个会没能达成预订目标,还可能增开。一般谢双瑶对普通事务都会在例会解决,重大突发事件有时也只是两个会,起步就安排三个会,整件事的规格就抬上来了。

谢芳在记事本上打了个星号,提醒自己,在会议议题准备上,要把黄金地、袋鼠地、北海也带到,很可能,这个会上,会发散讨论到如今所有海外受买活军影响至深之地。与会者如果毫无准备,言谈间不能让军主满意,军主不悦不说,对谢芳来讲,还要再开一次会那才叫艰难呢,比起从日程表里再挤出一次会议的时间,她恨不得跳到珠江里去游两个来回。

"简报时间还剩下十五分钟……"

翻过手腕看了一眼,她提醒谢双瑶,并且晃了一下手里的文件夹:简报结束之后,今天还有三个会,以及两节课,谢双瑶还定于晚饭后去看望徐老徐子先。如果不想直接取消最后这个行程,那前面的所有活动都要卡着时间点来,不管欧罗巴的事件潜在影响再大,这也得之后再思考了,现在得听取别处发生的重要事件——对当地的百姓来说,重要程度肯定也不亚于欧罗巴有意挑起摩擦。

“嗯,往下走吧。”谢双瑶重新闭上眼,拿起了桌上的小锤子,又开始不轻不重地敲打自己的脖子了,“下一个是什么?黄金地的报告?叠翠最近又想要什么了?还是人?那真没有,她想要的,不可能给她的。"

“是通古斯方向的消息,通古斯方面也在申请北官移民,他们新近接连发现了两座矿产,需要人手……同时还申请超标水泥配额,想要修路。这个数字超出供应局权限了,所以只能上报。"

谢芳介绍了一下来龙去脉,“这个是定于今天下午讨论的,有一些关联资料,我放在您手边了,红色的那个文件夹。"

“发现什么矿产?他们要多少人手和多少水泥?只要水泥,没要火器?不想设药火厂?”

谢双瑶一边问一边翻起文件夹,紧接着,她的世界一如既往,被无数个数字和前提条件,复杂的当地情况等淹没。无数个下头无法得出结论的事件,最后都要她来决策,也只有她这里定了调子,底下人才能放手去干。

谢双瑶虽然坐在羊城港足不出户,但每天来自四面八方的文书报告,却能让她对华夏四角的生活都有非常具体的认识:在天灾后人口大量迁入迁出,显得格外动荡的北方,治安问题和新迁民族的融合问题,是突出的。相对富庶的南方,移风易俗,本地新老百姓冲突,这两关不容易过。南洋、黄金地、苦叶岛、袋鼠地乃至大食港、东非,各有各的尖锐矛盾,处理不好,都会动荡买地在当地的根基

一个问题解决了,下一个问题还会浮现,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就像是柴米油盐一样,就是一个当家人生活的底色。而除了这些工作之外,谢双瑶目前还在坚持带农学专家班:

买活大学开设了这么久,大图书馆那里,也是多年来不断补充库存,把她仓鼠癖拖下来的图书馆库,挑选出的那些适合流传的教材,都列了进去。现在,基本各个专业的平均水准,已经到了谢双瑶也帮不上忙的程度了。

可能她如果来做研究的话,靠底子也会有优势,但很显然这并非她的主要精力所在。所以,现在除了农学之外,不论是工业还是基础学科,各学院已经能够离开她独立发展,谢双瑶如今也就还在坚持带一个课题:在各地区现有条件下,如何发展出性状稳定的相对高产种,并建立本地化可复制的育种流程。

很长的课题,同时也是买活军的海外根基所在,以买地这种奇葩的配置,在海外能站住脚跟,并且飞快地打开局面,同时还维持了一定程度的高底线,可以说全都仰仗的是这个课题。

这个课题,代表的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在大多数海外地界,就光是这点,便足以让吏目们享有一个天然大优的开局了——这也是买地所能给的最厚实的底气。谢双瑶要是放松了对这个课题的重视,那才是真的膨胀起来,把自己当做真神,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合该顺着她的心意往前发展了。

“别人把我当成神,这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把自己当成神,什么时候真要如此忘乎所以,那估计我的中年危机也该来了。"

去看望徐子先时,她就对徐老说起了自己的这点感悟,“这就像是我的一道提醒吧,什么时候觉得,这课上不上都无所谓了,那就该警醒起来,多看看四方传来的烦难消息,提醒自己,居安尚且思危,更何况,如今我军的局势,还远远不到安然无忧的程度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