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章 家底比预想的好(第2/4页)
不是不能再提,而是再提的话,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要么是发展交通,要么富裕的粮食得在本地做进一步的加工,缩减重量才能流通,但这就是下一步要去考虑的事了,决策的时候,只考虑这一点。
同样的,如果粮库的积存,连‘节能供给可持续天数’都不能持续到下一个收成季开始,那就说明粮库本身需要扩建,而且附近的耕地也需要更多人去开发——
要说治理上的困难,已经无法考虑了,因为治理上从来就没有轻松过,自从加快脚步之后,在这些新进之地,只能因地制宜,各走各的野路子,因地制宜地去搞发展,别的事情先不去想。那既然已经降低了底线,就不再以治理为标准来考虑,只以需要来考虑:需要更多人,就搞人来,需要发展交通,就去想办法,只能如此,不然,工作上压根就无法开展。
这个指数,在供粮地是粮食,当然在矿山就是矿产,每个地域都会有一个指标,来决定买活军在本地投入的治理资源是‘亏’是‘赚’,当然,这算的只是经济账,政治账就不在这里算了。有时候,长线投资,前期的亏损也是能接受的。
不过,即使经济账不是唯一的账,三不五时也得算一算,毕竟,这本帐完全放弃的话,日子是过不下去的。而且,在很多可有可无的支出上,经济账就显出作用来了,它账面呈现的好坏,会直接决定这些花销的规模,这就和买定期储蓄似的,有盈余就可以多扔几个子儿,这要是自己的日子也很紧巴的话,那肯定就不能往里继续投钱了。
其实,就非洲的情况来说,用定期储蓄来形容都不准确,风险之高,比什么赌博游戏都要夸张。政治就是如此,一场接一场的豪赌,也就难怪很多政客退休之后都会快速苍老了,习惯了这种游戏,什么娱乐都不够刺激了……
谢双瑶其实对于这种不确定性,接受得不是很好,因为毕竟她一路走来,占了前知的便宜,需要赌性的时候并不多。这会儿一边盘表,一边也不禁有些嘀咕,时不时地摇摇头叹口气:从表来看,千疮百孔、百废俱兴,真正完全账面‘盈余’的地区和行业太少了,需要投资的却到处都是。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农业至少是顶住了,可谓是逆势而动,发展得非常蓬勃。经营南洋,这步棋算是走对了……
靠着南洋这里几乎是永动机的农业出产,再加上面临灾异天气,各地百姓所爆发出的超强韧性和倔劲儿,农业的表现可说是稳定而优异,不但南洋这里,已经不必再大量投入,维持现有的规模,便可源源不绝地产出粮食储备。
而且,基于百姓的韧性,只要天气稍有喘息机会,北方的农业生产便顽强地呈现出反弹势头,这就给南洋的粮储喘了一口气,使得袋鼠地、黄金地都可以承接溢出的粮食产量,把粮库腾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乐观估计,再过五年,广府道和江南的物资紧缺就能得到显著的缓解,之前那些从菜改粮的土地,便可以再改回去了,一些因粮荒而收缩的养殖业,也可以重新发展。
这几年来,大家抱怨不休的菜价,有望回落。到那时候,可以说,直接导致未家覆灭,皇帝下台的气候事件,其影响终究是被逐渐消化,虽然生活的地区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大体来说,全国尺度来看,大家的生活也算是重新回到了正轨,接下来,就是适应气候越来越冷的新常态了。
要说起来,这几年,北方夏日也没有高温了,和之前的夏热冬寒不同,现在整体是越来越往干冷方向去走,不知道小冰期最冷的那些年,北方能冷到什么程度——史料的记载含糊不清,在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了,样本很多,大家也有了统计意识,相信能提供更丰富的数据。
农业稳住,动力就还在,定心丸也还含在嘴里,其余一切都可以慢慢说。当然,南洋富裕出的粮食要说没有花销的地方,可以随便投资去欧洲,那也是说梦话了——这几年为了种田,工业上很多发展都耽误了,矿产、原油开采且不说,工业学校的建设也缓了下来。稍微缓开手,余下的力气,肯定得优先照顾这些啊!
谢双瑶在这个领域,主要看两个指标:钢铁、水泥,这两个指标基本就能决定买地发展的速度,这也让所有沿海沿河便于水运的地区,拥有格外的战略地位,因为这些工业品的成本要削减,肯定是在运输上来下功夫。
“小三线,这几年是耽搁了,差不多也是时候重新下一番苦功,大江疏浚那边富裕出的人力,倒是可以划过去不少,那都是经过教育的好劳力,可以转化到各行各业去。”
小三线建设的耽搁,和社会秩序的动荡是分不开的,对于大江上游山区,小三线被视为是移风易俗、快速发展和精细统治的指标性工程,当然也需要大量资源和人力,但所有的建设都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前些年,各地流民四起,吃不上饭的人到处乱窜,所有工作都要为疏导流民让道,当然也包括建设小三线的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