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 葛家的晚饭(第3/4页)

“既然地方上好,不用奋斗日子也过得不错,那就在地方上住着呗!孩子不都指望父母?我们家两个还不是跟着我一步步到羊城港来的,你们做父母的靠不上那是孩子命不好,没福!也别拿什么抱孙子孙女来说事,我既然指不上,又关我什么事情?从来只见儿女给父母扫墓,没见到曾孙给祖上扫墓的,那满山都是荒坟头,就是开国皇帝也拜不到三世祖宗身上!”

这话是发了狠了,陈福顺不好再劝,见徐大发有点儿不忍,但不敢开口,便给葛谢恩使眼色,葛谢恩道,“哎,团聚的日子,说这些干嘛,吃饭吧妈。这汤喝了我全身舒坦,就是小时候的味儿!下回再擦点小薯进去,更有滋味了。”

这小薯是临城县一带的特产,比山药要细,肉质也细腻一些,徐大发一听就说,“我也是这么想!可惜今天菜市上不但没有小薯——这东西本来羊城港也不多,没指望买到,偏偏山药都没了!你不是喜欢吃粘菜吗,刚好今天鼎边糊的老徐来,带了腊肠和洋茄——这洋茄也是临城县的风味,这不是我就都炒上了,我特意没用盐抓,还粘粘的呢!”

洋茄,也就是秋葵,这也是买活军作兴起来的一种蔬菜,焯水时多烫一会儿,或者拿盐抓了,可以把粘液祛除,直接下锅生炒,有些品种粘液便很丰富,陈福顺道,“也就是临城县的洋茄最粘了,吃在嘴里,滑溜溜的,很有嚼劲,不论是延平府还是羊城港、榕城,轻易吃不到这个味儿。”

“你们姐妹都喜欢吃这粘东西。”

徐大发慈爱地道,“还记得小时候带谢恩回家探亲,炒一大碗洋茄,都是你们姐妹分了,拿来拌饭,加点辣椒,一人一大碗饭,一点问题没有!”

这都是如今渐渐远去的童年往事,两姐妹听了,也是相视一笑,心中温暖。葛爱娣也缓过这口气来,张罗着让她们多吃菜,别装饭。“可惜了的,今天备勤,不然喝点井里湃的淡啤酒多好,苏打水也行——不对,不对,苏打水喝了占肚子,别喝了,就吃菜吧!对了,你们先在说什么呢,是在说老徐他家三儿子的事?”

这就算是揭过刚才的话头了,陈福顺也知道,舅妈这是委婉地表达了自家的不便:但凡人都想着让孩子走得更高一步,能来羊城港上学,尤其是在舅妈家附近的好学校上学,为什么不来呢?主要是两家关系也是极好,亲舅舅在家闲着,又开了口,似乎来寄宿也很正常。

想要回绝而不伤感情,就得斟酌分寸了,葛爱娣把家里的矛盾揭开,其实就是为了告诉陈福顺,他们已经回绝了给儿子带孙子,自己亲孙子不带,带表亲家的孙子,这是要被人说嘴的。因此陈福顺也就不好再接这个口了。

当然,现在孩子也还小,而且要说长期离开父母,陈福顺也不忍得,这件事也就是偶一动念罢了。最理想还是她能调到羊城港来,哪怕是附近,这样让丈夫在羊城港周边区域租个房子,这样倒可以把孩子送到中央区来上学,平时周中寄宿在舅舅家里,这舅妈料来也是愿意,表哥那边也说不出什么。

表妹是有大出息的,可能常年在外,顾不上家里,舅舅舅妈总需要人来照料,舅妈的那些人脉能量,帮不上表妹了,但却是陈福顺所需要的,她也愿意照料二老作为报答。——像她这样的出身,禀赋也不算是太出众,要往上走就只能这样,有机会就要借用上每一分力量。这也是从田间走到衙门中,不能不接受的一些辛酸。

不过,眼下往羊城港调动这事儿,八字没一撇,有什么想法还是藏着为好,她也不会贸然和表妹开口去求什么。因便做无事人一般,先喝了两口滑溜溜有点儿发粘,又鲜又辣的杂烩汤,这才回答葛爱娣的问题道:“是啊,舅妈,我们刚是在说徐小三的事情,他家这孩子,情况其实还是有普遍性,主要就是现在州县一带的百姓,家里的孩子,有不少找不到稳定工作,又不愿意去地方上谋生,或者去乡下务农的,无处可去,聚在一起,有撩闲无赖的倾向。

这徐小三,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情节也还不算是最恶劣的。在延平府这样的人也有不少,而且还有一个棘手的点,在于其实近郊乡下也没有什么田地分给他们去种,要安置他们,得往犄角旮旯找去,恐怕他们又不愿意,我在问谢恩,她经略袋鼠地,是不是就有这个意思,将来要把这些没有去处的年轻人,撮弄到海外去扎根呢。”

葛爱娣还是很关心国家大事的,这么一听,也是面色一变,道,“是,我听老徐那么说起,也是为他们糟心。不过羊城港治安上似乎还没有很大的压力,这情况在州县,矛盾突出吗?是只在沿海,还是说内陆也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