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吴香儿静观其变

“哟, 近日这是怎么回事,《羊城小报》和《羊城消息》,这是打上擂台了?今日你发一个《艇仔粥倡议》,明日我就发一个《六姐才是此地主人》, 一个在说, 羊城港要涤荡出不合格的寄生虫, 那些不合规不合法的居民, 另一个就说,治安要清明,但不能找茬赶人走,尤其是不能隐隐约约地把矛头指向外乡人——”

“这边就又说了,《做贼心虚者往往易怒》, 没有针对外乡人,这是对号入座, 因为外乡人干的坏事多了, 所以先自就心虚起来了?那边发一个, 《我们都是外乡人》, 直说如今羊城港的住户,老土著不过三分之一最多了, 其余都是外地来的……

这看似是各说各的, 细品之下好像又是针锋相对, 犹如互文一般, 你要看懂这边报纸真正的意思,得去对家那边看看他们是怎么解读和反驳的!”

“说是没有党争, 可这报纸催化之下, 市井间舆论喧哗, 又好像是从前朝中的党争, 在民间重现,只是要热闹了无数倍——现如今,又没有莫谈国事的禁忌了,羊城港上百万人都上过初级班,学过《道统》,又不像是以前,大字儿不识几个,道理也不懂,就算有些感受,嘴笨,也说不出。现在?哼,哪怕是个挑粪水的力工,对于这国家大政,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有机会也能说个一二三四呢!”

“也是,人多了,意见多了,自然都会寻找自己的发声渠道。民间这样首发倡议,发表在地方报纸上的事情,如今也渐渐频繁起来了。不过,像是《艇仔粥倡议》这样,得到广泛共鸣,形成了声势,让那些洋番,害怕得赶紧买下一份报纸,为自己辩白起来——

除了这些打擂台的文章之外,看看,《羊城消息》这些版面,除了笑话、话本之外,是不是每一期都有些为那洋番说话的意思?不是说洋番的新移民,为本地带来了多少工作机会,为工厂贡献了多少新的发明,就是采访一些在本地有体面工作的洋番,让他们来赞美买地的好处,无非都是在宣扬洋番对六姐的忠心,以及在本地的好处。”

“不止如此——他们更是要让大家看到,洋番中,素质过人,发挥积极作用者,依旧是占了大多数,那些走了歪路的,始终是少数人,不能把自行车窃案,全都歪栽给他们,那还是土番和汉人蟊贼的罪过。”

羊城港府衙,宣化办公室中,两个吏目手里也都是举着报纸,一边品着清茶,一边相谈,其中一人年纪略长,大概三十岁上下,说话不紧不慢,一只手点着桌子道,“你等着吧,眼下是路途还远,一时间来不及赶路,再过两三个月,这《羊城消息》上,必然会刊登什么文章,小李,你可知道?”

“袁哥,考校我呢?”

被称为小吴的,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女吏,生得姿容出众,眉眼天生略弯,仿佛时时刻刻都在微笑一般,一看就知道是性格活泼、善谑善笑的女娘,听同僚这么一问,她眼珠子一转,“我想想……知道了!”

便是喜滋滋、笑嘻嘻地道,“便是那些三类人才,被分配去边疆做工还债的女工,让她们说说自己在边地的生活,是么?”

“妙啊!这也是一举两得之事——一来,如此也让普罗大众知道,洋番来到买地,除开那些和贸易相关,民生感受不强,来了又走的边缘人群之外,也绝不是只有他们印象中的两个极端——不是人上人,便是为非作歹的小偷伎女,也有许多默默无闻的洋番女性,去到边远地方,在当地成亲生子,安顿下来。也缓解了当地的人口比例失衡这个问题。”

“二来,这也是给那些贫民窟的洋番逃女看的,这张报纸,既然为洋番发声,必然会在洋番中传播得广起来,叫这些女孩知道,衙门是真的没有蒙骗她们,虽然说去到边远地方做工,听起来叫人害怕,但其实到了地方上,生活质量绝对不差——至少要比在老家好得多了,也比她们沉沦在城市边缘来得好,这羊城港虽然繁华,但她们又何曾真正地享受到什么了呢?

担惊受怕,有今天没明日的,倒不如老实认了这笔债,到边远地方去做工考试——只要人才检定等级上升了,债务立刻得到减免,其实没有看起来那么可怕。要说在船上的时候,不懂得这个道理,在羊城港混了一段日子,读过书之后,也该明白些了吧?”

“这样,就给她们中那些有心想回头的人,垫起台阶来了,但凡能接引得其中十分之一二回头,如何不算是报纸发挥了它的教化之功?也算是证明了洋番本质不坏,又让《羊城消息》上,有故事可以写了。”

“哈哈,小吴,你这是天生走仕途的人才么!这两家报纸打擂的事情,我们旁的同事见了,只有皱眉的,生怕就被上头问责了,也就是你,又做得一番花团锦簇的好文章出来,好像这还是我们办公室的政绩功劳似的——高!高,你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