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小黎的胆量(第2/3页)
当然,六姐骂得,那是因为她是天子——虽然她说自己不是,但对买地的百姓来说,只要是国主,还是习惯性地如同天子一般去看待,因为他们是实在也不知道别的国主是怎么样子的。
而众所周知,骂天子是不容易出事的,反而是言官成名的一个捷径。天子也不在乎被骂,被骂甚至可以说是工作的一部分。但是,骂高官,那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高官未必有如此的肚量。记恨上之后,反手把这些小人物搞得家破人亡,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种言论上的压制,最典型的就是九千岁时代了,但凡是说九千岁不好的,那就等着落难吧。甚至现在很多买地的名人,都是当时被九千岁迫害,这才逃到买地来的。
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也自然残留了一些思维上的惯性到如今,但仔细想想,这始终也是敏朝的事情了,从敏朝到买活军,太多的规矩再也不同了,为什么不能骂高官,就是其中的一项呢?至少现在来看,衙门对此无动于衷,似乎是没有出面干涉的意愿。
而倘若是要讲道理的话,《羊城小报》又怎么可能站不住脚呢?只要不是直接动刀动枪,耍起嘴皮子来,那写报纸的,就没有不能争辩的道理。编辑们褪去了最开始的提心吊胆,这几日反而有了一些异样的亢奋,对于黎蔷也比之前几天要支持得多了——
他们之中,显然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沈主编的徒子徒孙,毕竟《羊城小报》,只是一家颇为不入流的报纸,在黎蔷出头以前,便是靠着一些家长里短,和王秀才的话本故事招揽的一批固定的读者,维持报纸的发行。这样的报纸,也吸引不来那些有前途的大学生,多数都是一些对文学、报刊有相当兴趣,也读过一些书,但才具和财力不足以让他们考上大学的小文人在做编辑。
这些小文人,对于买活周报的编辑,要说心悦诚服,自愧不如——那是不可能的,有谁要这样认为,那就是实在对文人缺乏了解。自古以来,文人心窄,酸文假醋,嫉贤妒能,认为所有成名的文人都是名不副实的都有——那写话本写文章的作家,还有些实在文字,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工作外人根本看不见,也无法评判的编辑?
在买活周报之外,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周报编辑都是精英的,也就是一些出名的采风使,如张宗子等,令人钦佩。那文章倘若是要骂张宗子,也会有人帮着说话,但骂沈主编,压根就没人为沈主编抱不平,而是只有幸灾乐祸的份儿。“就是啊,怎么就不能抨击了,难道窦女史说的是假话么?这可没有一个字是瞎编乱造,全都是实事儿啊!”
“虽不说要按着什么人口、族群的比例来,但这二十多年来,难道我们平民百姓中,就未曾飞出些金凤凰,那些渔民、贩夫的后代,做得了衙门的重臣,做得了传奇工程师,做得了远航的船长,就是做不了周报内部一个骨干编辑不成?”
沈编辑这样出身的一群人,在编辑部排除异己的事情,被这篇文章点出之后,大家也都认为的确是很显然的事情,不容辩驳。而仅仅是这么一条,就已经的确是大罪了,而很多人还认为,比起排除异己,更让人心惊肉跳的,那还是编辑部内部,多年来迟迟没有人指出这一点,最后还要靠的一篇小报文章,被黎蔷这样的小编辑,偷龙转凤般发了上去,才在行内人中激起了一点反响。
可见得,这铜墙铁壁有多么的牢靠,而沈编辑背后的势力是多么的庞大了!这买活周报所象征的,文艺界的绝对上层,看来是已经被她们这样的人给牢牢占住,乃是一块铁板啊!
倘若说六姐此前没有什么感受,可那篇文章发出去之后呢?以六姐素来的作风,难道会容许这么一帮子人,在她眼皮子底下搞事么?
即便这些百姓,不像是从前彬山、临城县的住户,经常有见到六姐的殊荣,但他们对六姐却似乎也有一种天然的深刻了解,都以为六姐必不会坐视这样的趋势继续下去,一定会出手整治。那沈主编别看身后势力庞大,可一旦惹了六姐的忌惮,那垮台也不过就是几句话的事!
“这都快十天了,衙门里一句话没有,看来,这一次小黎倒是又摸准了朝廷的脉搏,给她发了一篇好文章——我就是有一件事不解,你说,虽然眼下我们无事,但那也是马后炮了。
小黎她自己怎么能就肯定不会出事——这也不是关键,关键是,文章发出去之后,她怎么和东家说的,东家才没把她当场拿下,扭送到官府去,说她私改了版面,要她赔钱呢?”
那陈老虽然在背后一迭声招呼黎蔷,却奈何黎蔷装聋作哑,径自逃走。他也只能唉声叹气,回到自己的厢房去了,堂屋这里的大办公室,议论也因此更加大胆了起来,几个编辑甚至议论到了东家身上,这边话音刚落,那边就有人笑道,“东家?除了赚钱之外,东家懂得什么?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