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7章 谢双瑶做不好的准备(第2/5页)

从一个道统信奉者的角度来说,德札尔格的做法无可厚非,谢双瑶甚至能想得到,他们在华夏本土也会拥有一部分支持者,在这个阶段,道统的理想和现实还没有完全一致时,人们往往必须在国家利益和道统利益间进行选择——这是百姓的视角,而在她的统治者视角中,问题其实就根本不在选择上:

谢双瑶信奉道统吗?当然是绝对的信奉者,否则她为何选择了这个道统作为买地的立国根基?不过她同样是个现实的人,深知道统在此时仍然是奢侈品,作为一个有国籍的,在位的统治者,在履职期间,如果她能规划的话,肯定是确保道统的光辉先照耀到买地的百姓身上,再依次往外扩散。有余力的话,捎带手帮别人一把也不是什么大事,但要说为了道统的理想而损害本国的权益,那是只有二傻子才会做的事情。

把欧罗巴的蛋糕做大,大家一起发财,如果她能做得到,谢双瑶并不介意付出一点资源去帮扶,但前提是一切都在计划之中,打好提前量,且买地本土有余力才行。

以如今的摊子来说,如此理想的状态只能出现在未来二三十年后——现在比欧罗巴还更需要帮扶的地方可太多了,且不说南洋、黄金地、袋鼠地那些地方,全都是一穷二白,对基建资源的需求堪称无底洞,就是买地本土,难道这几年就风调雨顺没有天灾了,难道扫盲、移风易俗、三线建设、边远地区开发、修路……等等这些繁杂的工作,就都已经踏上正轨了?

别的不说,要正经经略欧罗巴的话,至少本土老地的州县,县一级行政单位,通水泥公路率要过半吧?这已经不算是什么很高的标准了,考虑到了边远山区,修路难度极大,比起修路不如迁居更现实的情况。谢双瑶的短期目标,其实是把所有沿江河水系辐射区的县城,往主要村镇的路都修通,归根到底,她还是很依靠水运来发展经济。

另外,敏朝已经交给买军代管,什么时候完全裁撤敏朝衙门,完成北地并入买地中枢管理的前置工作,这也是重中之重,时间不能拖得太久,倘若在政治上养成一个特有的体系,那要拆分就更难了。

事实上,这件事是她近年来的工作重点、难点,反而南洋等新地,活力十足,只要洒下资源便可得到回报,而且民众容忍度、预期值很高,短期内仍可放任其再略微混乱一段时间——不过,倘若这些地方,新利益集团形成得过快,根基过于扎实,对未来的彻底买化也是不利,一样也要做好预防。

试想,连南洋都是如此了,还等着她彻底消化,这时候的欧罗巴还要再闹腾起来的话,那该是多么烦人?不论是团结在一起,和买活军打;还是现有的王国逐一陷落,整个欧罗巴沐浴在道统初升的光辉中,进入新一轮洗牌,让一整个阶层在斗争中完全消失,打破世界贸易格局……

这都不是谢双瑶所乐见的,她最好欧罗巴能维持现状,几个国家勾心斗角,开战地域性争霸,无暇他顾,和买活军么,生意照做,也不制止买活军的全球航行——如此,作为让步,她倒是可以做出一些让步,暧昧地允许欧罗巴在一定时间内,对西非拥有一定的通航特权,也就是说,买地如果要派遣船只前往西非,会事先予以照会,请求许可。

时间期限的话,谢双瑶认为可以定为二十年,因为这十年来,买地的民船本来也没有前往西非的任何动力,如果牺牲掉本就不存在的需求,能换来联盟的瓦解,以及欧罗巴对于买地在其余所有已知地域的通航主权、定居点权利的确认,那就还是相当划算的。

可以避免掉很多争端——当然,这也意味着是在分蛋糕了,但谢双瑶不打算放弃对西非原住民的援助,她的底线是,每年买活军官船前往西非时,通航安全和从事的良善行为不得被打断。

这也就是说,欧罗巴人将不能再简单地从事黑奴的掠夺和贩卖,买活军的官船见到这样的罪行,不会置之不理,同时他们对西非一些已经建立起联系的本地政权的知识援助也不会中断:

说实话,知识援助也是现在的买地仅能提供的了,当然还有一定的种子,原住民如果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加强本国的生产力——同时也意味着增强武力水平,那么,等买地这里被解救之后,心系故乡愿意回到老家来的热心黑奴老去,在买地长大的下一代番人,根本对于故乡没有任何的认识,远方的帮助越来越少,国内自己没站起来的话,西非在地缘政治上将仍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自己不行,别人怎么帮扶都没用,更何况别人家里也没什么余粮,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就眼下来说,非洲的改变是相当缓慢的,理由和谢双瑶曾经要处理的难题也没有什么区别:气候太好,组织性太差,说真的,躺着不动,随随便便靠采集都能活的地方,文明是一定发展不起来的。文明的底蕴不足,那在面对外界危机的时候就往往无法组织有效反抗,反而会出现许多千奇百怪却都异常荒唐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