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3/4页)
为了省柴火,她们冬日都是睡在一个炕上的。
祝娘子从锅里捡出两个热乎乎的红薯,递给女儿:“快吃,吃完了去上学。”
祝葳蕤没动:“阿娘,你也吃。”
“还有。”祝娘子又从锅里拿了一个更小的红薯出来,还盛了两碗煮红薯的水,带着一点点甜味,就着这热水,把朝食吃下肚。
两个红薯也就垫一下肚子,祝葳蕤根本没吃饱,她把碗里的红薯水喝光,拍了拍肚子:“阿娘,我吃饱了,去上学了。”
“好。”祝娘子添了锅水温着,看着女儿出了门,她先去拜了拜天女娘娘像,才回到暖和的炕屋。
一家人都对天女娘娘充满了感激,祝娘子的丈夫,一年多前意外去世,留下娘四个,天都塌了。
她们家没男丁,当家的男人一死,祝娘子得回娘家改嫁,剩下三个女儿也保不住,送去族人家中,哪会平白养着给她们饭吃,做活倒不怕,就怕孩子长大了,随便打发出去嫁人,一辈子都毁了。
幸好,幸好因为天女娘娘,因为天幕,一直有好心的大官在提立女户的事。
更好的是,不让立女户的皇帝死了,哦,现在是先帝。
祝娘子也不懂,皇帝、皇位什么的,离她太远了,她也是在天幕上看到的,好像还有什么王爷造反,怪吓人的。
好在都是尚京城发生的事,离她们这里远得很,波及不到。
原本祝娘子也不知道皇帝算不算好,虽然天幕上好多人都说他不好,但日子过得下去,祝娘子也没见过好皇帝什么样,也没什么想法。
但皇帝死了,天幕上说,新帝年幼,是太后垂帘听政,还有人骂太后来着,说什么鸡什么晨,祝娘子看不懂,只觉得太后一个女人,死了儿子,怪可怜的。
不过那会儿她快活不下去了,哪有心思管皇帝死不死。
没想到皇帝了,太后真让人立女户了,有天幕就是方便,前脚新立法,后脚就有人发到天幕上。
祝娘子一家赶上了好时候,女儿回来跟她一说,她赶紧去立了女户,也保住了女儿们。
从此以后,太后就成了除天女娘娘之外,祝娘子最敬佩的人。
这几年她没事也看天幕,还让孩子们都看,因为天幕上有好多好东西,也改变了她们的生活。
虽然她男人死了,但如今女子多了许多做工的机会,她家里,她在一个纺织厂里当纺织女工,二女儿在毛线坊做短工,每年也有几个月能挣钱,其他时候做些绣品,也能挣些钱。
祝娘子还想买一台新式织机,这样她和二女儿就能在家纺布,拿出去卖,能挣更多钱。
但因为三女儿在读书,钱攒得慢,还差一些。
孩子读书也是有好心人资助,三女儿读的那个女学,有好心的贵人捐钱,学费收得极低,吃饭也便宜得很,她们家才能供一个孩子读书。
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当然有用,可以去女学当先生,有些商铺也愿意聘女账房,说细心,再不济,代写书信什么的,也能挣钱。
总之,读了书,活路就多了。
还有,她三妮儿跟她说,天幕上说了,如今能立女户,说不得以后,女子也能考科举。
那多好啊!若女子也能考科举,也能当官,她三妮儿这么聪明,学堂的先生都夸,日后说不得也能当个女状元哩!
日子有盼头,祝娘子想想便心头火热,以前哪敢想,会有现在的好日子。
别说孩子读书,她自个儿做工挣钱,她男人活着的时候,一家人冬天也没现在好过,每年冬天都怕冻死饿死。
哪像现在,地窖里还存着一批红薯,每天少吃一点,再搭配些别的粮食,足够吃过这个冬天。
祝娘子进了屋,屋里黑漆漆的,她又看不清了。
好在是熟悉的地儿,看不见也不妨碍走路。
她摸到桌旁,点燃了油灯。
果不其然,二女儿正抹黑打络子,这个挣得少,多少能挣点儿,在家能做的活不多。
祝娘子也坐过去,祝二妮连忙让出地儿,让阿娘上炕暖和暖和。
祝娘子刚坐定,伸手拿线,忽然听见外头喧哗声起,越来越大。
“我出去看看。”祝娘子放下东西,重新穿上鞋。
还没等她走出炕屋,院门被撞开,而后是屋门,刚刚离开去上学的祝葳蕤,风一样跑了回来。
她的眼眶赤红,边跑边哭:“娘,阿娘,天幕不见了,天女娘娘不见了!”
祝娘子顾不得安慰女儿,鞋都没穿好,冲出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