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一手大棒,一手蜜糖(第2/3页)

最奇葩的是,此前狄青率骑兵千里奔袭,从辽西直插中京,事后辽人也没在关键要地建设足够多的堡寨,阻截骑兵,或许是认为以骑兵的机动性实在难以阻截,干脆就听之任之了?

反正这些恰恰说明了,涿州此前的伤害没那么容易复原,自然要选择软柿子捏。

但刘宜孙也有顾忌,低声道:“狄相公,再攻涿州,军中将士都有信心,然便是夺取了涿州,也再难北上幽州……”

“幽州池深城坚,当年我军围攻幽州二十余日不下,将士多怠,士气低落,才被辽人反扑,如今自然不能重蹈覆辙!”

狄进笑笑:“所以此番的目标,不是真的占据涿州,而是接纳燕云百姓,归顺我朝!”

刘宜孙眼睛一亮,立刻反应过来:“狄相公之意,是让我等行曹太尉之事?”

“不错!正是天都山故事!”

狄进道:“新帝交接,国母遇害,值此辽国朝野动荡之际,燕云就没有想要回归中原的?无论是汉民,还是其他各族,只要有愿意投效的,都将纳之!”

当年西夏有不少大族愿意投靠宋朝,边境官员软弱,害怕得罪李德明不敢接纳,于是曹玮率军进入了天都山,将归顺的部族接纳,李德明慑于曹玮之威,不敢动弹,无论是威望还是力量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减。

现在同理。

接纳归顺之人,是在不发生激烈冲突下,展现实力的一个上好选择。

甚至是如今的唯一选择。

因为大规模的战事,狄进不愿意打,那是遂了秦王萧孝穆的意。

可越是不想大规模开战,越要在小规模的战场上得势,才能遏止住辽人高层的蠢蠢欲动,让他们不敢冒着风险打,只想谈判。

同时这种小规模的战场,还需要一定的获利,便如同软刀子割肉,不断削弱辽国的力量,如此一来,宋朝这边才能坚持下去,得到中枢的支持。

不然后方那些主和保守派又要跳起来,以民生维艰,百姓困苦等诸多理由,阻扰战事的进行了。

所以狄进瞄准了辽的人口。

辽国的战争动员能力远甚于宋朝,再加上地域广袤,制度成熟,是毋庸置疑的庞然大物,国力绝不容有半点小觑。

但有一个弱点,它的人口是远远不及宋的,巅峰时期也不过九百万人左右,宋这边则破了亿,十倍差距都不止。

这也是为什么单看疆域,燕云只是个边角地,却能成为辽国的农业经济中心,也是主要的赋税来源地,燕云地区众多的汉民人口,更为辽国提供了大量的兵源。

实在是其他四京道地广人稀,人员以部落为聚集地,零散分布,与燕云这种州县完整的中原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别。

有鉴于此,历史上徽宗朝收服燕云时,金人已经把这里掳成了白地,人口财物统统转移,只剩下一个空壳子,童贯还兴冲冲地花费重金买下,并且朝野上下引以为傲,是有多么的愚蠢!

“人口是辽国的弱点。”

“当年雍熙北伐,也迁移了不少燕云的人口到河北河东安置,只是相较于我朝的损失,那点燕云人口的失去,对辽国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

“但如今不同,我们瞄准的就是涿州,乃至周边州县的人口,将愿意投靠的顺民统统接纳过来,让辽庭心痛,却又不至于完全难以接受!”

听了这位相公所言,堂内众将有的不太能理解,刘宜孙和郭遵则对视一眼,露出胸有成竹的笑容:“是!”

狄进又将一封情报取出,递给两人:“这是各家契丹贵族,此前与我朝往来的商路,自从北伐后,榷场关闭,私市横行,商路也由明转暗,对方的渴求却更大了,甚至开始疯狂囤积好物,这些契丹高层用惯了我朝的丝绸、茶叶、香精、宝器、佛像,早就离不开了!”

刘宜孙目光闪了闪:“狄相公之意,是要断了他们的商路?”

“恰恰相反,这些商路要留下,还要给予对方更大的方便!”

狄进有便宜行事之权,哪怕提及走私,也毋须藏着掖着:“一味强硬,辽国高层的利益不断受损,他们也是要恼羞成怒,这个时候表达出适当的诚意,是对程学士的保护和支持!”

越是国家危难之际,贵族阶层的软弱性越会彰显,少不了吃里扒外的,狄进当然要给予这群人足够的饵。

尝到了甜头,这群人自然会在辽国内给程琳保驾护航,促成谈判。

因为两国只有重新回到谈判桌上,他们才能继续赚取贸易带来的暴利,而不是去跟着萧孝穆去战场上搏命厮杀,即便战事胜利,功勋也难以落在自己头上,何苦来哉?

“一手大棒,一手蜜糖,这便是如今的对辽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