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番外第九章 《汉朝诡事录》的作者身份(第2/4页)

这个世界狄青大败辽军,依旧引发了不少人的忌惮,毕竟他在河西军中的威望无以伦比,即便官家信任这个当年救下李太妃,一路从军中底层杀敌升迁的心腹将领,两府也必须派出制衡的臣子,加以监督,才能令中枢安心。

最终肩负重责的,就是庞籍。

庞籍也不负众望,通过并省官属,进一步划分河西州县之治,整顿军务,令文武协作,上下有序,既安定了中枢之心,又没有实质性地破坏河西边军强大的战斗力,可谓能臣。

面对这样的长辈,狄知远当然不能贸然打扰,所以他此来拜访的目标,是庞籍的第五子庞元直。

庞籍年龄不小,如今已是五十七岁,幼子庞元直也年满二十,不久前娶了文彦博的女儿,如今在大理寺任职。

今日是休沐,庞籍是否在家不好说,但这位性情恬淡的庞元直,是肯定在的。

果不其然,拜帖递进去没多久,一位满身书卷气,走路慢吞吞的男子踱了出来。

狄知远遥遥拱手:“庞五哥!”

庞元直走路快了些,但依旧挺慢的,到了面前,露出有些憨厚的笑容:“知远,你今日怎的来了,不在太学读书么?”

狄知远轻叹:“太学遭逢不幸,庞五哥知晓了么?”

“听说了!”

庞元直笑容收敛,露出悲伤:“君实那般才华,实在没想到……英年早逝……”

狄知远低声道:“同窗之谊,不能不管,我此来就是为了司马君实遇害之案。”

“请!”

庞元直正色。

两人入内,来到堂中,庞元直端坐,并没有因为眼前的少年郎比自己小得多而轻视,摆出请教之色:“知远,此案你有什么看法?”

狄知远将开封府衙的调查与自己一行的推测,简略地述说一遍,末了道:“庞五哥,你以为我们追查的方向,与司马君实的为人,相符么?”

庞元直眉头紧锁,沉默片刻,回答道:“要让知远失望了,我难以回答你这个问题。”

狄知远看着对方。

庞元直语速缓慢,字斟句酌地道:“对于君实,我近来所知实在不多,家严确与司马氏有旧交,两家早年多有往来,然自司马公病逝后,君实回乡守孝,一去六载,至今再归京师,已是断了往来……”

狄知远眉头一扬:“司马君实入太学后,没有来贵府拜访么?”

“没有。”

庞元直道:“君实一意备考,家严赞许这份纯澈之心,也未邀请他来府上作客,原本是等到科举入仕之后,再行庆贺!”

如此一来,庞氏与司马光的接触,就要追溯到六年前,这六年时间司马光性情是否发生了变化,谁也不知道,难怪庞元直不作评价。

狄知远却不放弃,上身微微前倾,凑过去低声道:“庞五哥,小弟有一个不情之请!我知司马君实初丧,评议有忌,然恰恰是为了正身后之名,才必须议一议,近年且不说,当年的司马君实,在你们心中,是一个怎样的人?”

庞元直再度沉默下去,足足等了半刻钟后,才缓缓地开口:“那我就失礼了……”

根据他的讲述,司马光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做官,死后赠太子太保,祖父做官,死后赠太子太傅,可谓仕途通达,族谱上也追溯先祖,乃晋朝安平王司马孚。

且不说高门荣耀,到了司马光父亲这一辈,当时族中相当富有,财产多达数十万贯,然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专心读书,竟把家产全部让给同族的兄弟,一心科举入仕,出人头地。

结果司马池第一次入京考试,也因母亲病故,回家守孝,第二次于真宗朝高中进士,历任地方,颇有政绩,为人清直仁厚,后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

若非如此,庞籍也不会与司马池相交莫逆,后来一力照拂其子嗣,不惜自毁官声。

此时庞元直也借父亲对司马池的追忆,巧妙地评价了司马光的为人:“家严曾言,君实忠信孝友,恭俭正直,才气青出于蓝,然……其性甚拗,于事不甚通晓,尚需历练!”

狄知远总结。

夸奖的不必听,只要听转折后面的就行了。

司马光是一个性情顽固,不通实践的人?

以庞籍的识人之明,又是从小见着这位长大的,这份评价相当具备参考性。

当然就算庞籍这么想,由于亲疏远近,也会给予子侄历练的机会,毕竟人都是要成长的,很少有人在年轻时就文武兼备,光芒万丈。

除了爹爹……

狄知远自豪地闪过这个念头,再问了几句细节,知道此行的目的基本达成了。

如果让庞籍亲自评价,他作为长辈,反倒不好这般说,尤其是司马光人都没了的情况下,庞元直却很适合转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