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兴未尽 重铸货币
华瑶道:“岱州、凉州、西潭、兴庆这四个省份,我也势在必得。”
沈希仪道:“殿下与凉州已经结盟,岱州不敢违抗您的命令。西潭和兴庆兵力薄弱,只要占领了康州,西潭和兴庆自然会归顺。”
华瑶转过身,看着沈希仪:“我们必须尽快攻占康州全境,稳定时局,安抚民心,与百姓共享太平之福。”
沈希仪听出了华瑶的话外之音。她连忙道:“微臣愿为您献计效力。您贵为天下之主,天下人终将臣服。”
华瑶的目光一转,又望向了金曼苓。
金曼苓微微躬身,姿态格外恭敬。她比华瑶年长四十岁,又没有内力护体,鬓角的头发已是一片花白。她弯腰时,华瑶还看见她的头顶有一点秃了。
华瑶曾经有过很多老师,其中一位女老师也是秃头。那位女老师总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辅导华瑶,那时候华瑶年纪还小,不知不觉中养成一个习惯,当她见到略微秃头的女性长辈,她的心里会生出一种微妙的亲切感。
华瑶双手背后,沉声道:“你想说什么,但说无妨。”
金曼苓又把身子站直了,说话的语调缓慢而清晰:“殿下在秦州建功立业,拯救生灵之苦,匡扶社稷之重,固然是明君圣主,臣民恭敬而顺服。殿下入主秦州已有半年,这半年来,殿下励精图治、任贤用能,不少城镇恢复到了原状,百姓的衣食住行又有了保障。”
金曼苓进谏的方式,也很像华瑶的老师,欲抑先扬,欲贬先褒,华瑶从小就听惯了,当然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绕。
因而,华瑶平静地回应道:“有话直说。”
金曼苓分外恭顺:“微臣有感而发,还请殿下海涵。”
随后,她又说:“百姓聚居的村庄城镇,修建了不止一座哨岗。贼兵行凶作乱,岗卫便会敲鼓,附近的哨岗也会一同敲鼓,鼓声传得很远,如同边境的烽火狼烟。启明军及时出兵,可把贼兵一网打尽。微臣有幸见识过三次,深感殿下治军严明、用兵神妙,秦州百姓得以安享太平。”
华瑶点了一下头。她还是很喜欢听别人夸赞她。
然而,金曼苓话锋一转:“上个月初,微臣从岱州出发,前往秦州宛城。踏入秦州地界之后,微臣路过四座大城、十六座县城、乡镇二十七处、村庄六十五处。十分之三的村镇已被叛军焚毁殆尽,方圆百里荒无人烟,作坊变成了空坊,良田也变成了荒田。”
厢房里寂静一瞬,阳光似乎也暗淡了。
金曼苓直言不讳:“殿下剿灭了叛军,微臣钦佩之至。美中不足之处,便是叛军遗留的问题,至今未能彻底解决。”
时值夏末初秋,微风吹进窗来,隐约有些凉意。
沈希仪双手揣进衣袖,脊背依然挺得笔直。她与金曼苓对视,柔声道:“金大人刚来秦州不久,您有所不知,叛军在秦州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致使数十万人伤亡、数百万人流亡。重建秦州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仅仅是人口流失这一项,便要至少十年,才能恢复元气。”
金曼苓微微一笑,言辞仍是十分温和:“沈大人说得极是,若要恢复元气,还得做长久打算。依臣浅见,除了人口流失、耕田荒废,微臣所担心的,正是钱法与税制。”
她一提到“钱法与税制”,华瑶就猜到了她的意图。
华瑶走向一把木椅,端端正正地坐好,又吩咐道:“你们都坐下来吧,我们一同商量商量。”
在华瑶的注视下,那三位近臣都坐到了她的附近,环绕在她身旁,如同众星拱月一般,默默地拥护着她。
华瑶不禁自信满满。她略一思索,发话道:“以宛城为例,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钱币,大约有七种样式。官府敕造的钱币并不多见,流通最广的钱币,大多是民间私铸的。”
华瑶这么一说,沈希仪和白其姝也都明白过来了。
白其姝叹了一口气:“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近些年,民间私铸盛行,钱法越来越混乱了。秦州的私铸情况尤其严重,比凉州、岱州、沧州都严重的多,根源大概在晋明身上。晋明贪得无厌,拼命搜刮民脂民膏,他的库房里堆满了金山银山,民间的金银不够用了,百姓也就只能私铸了。”
华瑶忍不住批评道:“晋明此人,行事太过莽撞,不明事理,不计后果。”
白其姝附和道:“可不是么,秦州被他祸害得千疮百孔,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更不晓得天高地厚了。”
此言一出,沈希仪也微微颔首。她仿佛又想到了什么,目光深深地望着华瑶,温言细语地喊了一声:“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