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喝酒误事
距离朝会,已过去了两日。
这一日,洋洋洒洒一场雪,从早晨下到午后。
风卷着雪花,落地即化,空气中冬日酷寒渐渐消退,换之是倒春寒来临前的阴冷入骨。
往往这种时候,普通百姓家里没有多少积蓄,连出一趟门都要提心吊胆,只因冬日大雪铺满地时,那种冷尚能忍耐,可这种雨雪混下的间歇时节,更要人命,一不小心染上了风寒,就可能葬送一个人。
穷人每日捏着铜板一个个算计着过活,但对家资丰盈的读书人来说,这样时节代表又一批宴会要时不时去参加。
冬日已去,春将到来,雨雪交加虽冷风兮兮,但烫一壶酒,邀几个知己,闲倚船窗,游河散心,何等滋润?
光是运河,这一天白天就有着几艘大型画舫出游,青楼名妓都来助兴,弹琴放歌,不绝于耳。
其中一艘刚刚才送走一位百花楼花魁的画舫,宴会已开到热烈时,原本还矜持着的举子都放开了,喝酒的喝酒,说话的说话。
“王兄,你看,齐兄在与人辩论,似乎在说着朝会上的事,我们也过去听一听,如何?”
京城内暗流涌动,官员并不敢公开议论那一天的事,可举子许因还未入仕,反胆子更大了一些。
许多酒这一下肚,立刻就让不少人说出刚碰头时还不敢说的话。
当然,分寸还是有,但大家都说了,自己也就不怕跟着说了,凡事只要不往深了说,就能法不责众。
“走啊,这件事,我也的确好奇别人是如何看……”
“同去,同去。”
两个微微带着醉意的举子,说着向聚拢一小群人的地点而去。
在旁还有着几桌,举子或自己灵感爆发写诗,或听着别人写诗记录,并不参与议事,怡然自得,自成一圈。
其中就有一桌,一个举人拿着一叠宣纸,提着笔,看着在冥思苦想,准备做一篇文章,实际上却在侧耳听人说话。
一些重点提醒要盯着的人说的话,被着重记录了重点,落在纸上。
外边几张的宣纸,看着是写着诗词,其实是专门给别人看。
正侧耳听着,忽然看到不远处一个年纪不小的读书人,也在侧耳听众人说话,时不时提笔记上几笔。
也许是目光惹来了注意,那人这时也朝着看来,两人目光在半空中对碰一下,都尴尬又会心一笑。
虽不敢肯定一定与自己一样,是别有目的,但应该也九八不离十。
“看来主上弹劾蜀王的事,在京城里的确有许多人关注啊。”不远处年纪不小的读书人不是别人,正是再次伪装成文士混入船宴的野道人。
跟之前几次一样,他照旧顶了个偏僻外省的普通举子,混进来打探消息。
因他参加的船宴,来的人都颇多,有人看着眼生,也不奇怪。
“不过,虽议论主公弹劾蜀王这事的人不少,但谈论别事的人也有很多,唯有蜀王告发齐王勾结大将的事,少有人去碰。可见举子里,蠢人也不多。”
“更多的名士,主公弹劾蜀王的事也避而不谈,但他们不谈,别人就会放过了?我看未必。”
野道人这样想着,目光就落在了不远处一个比他年纪略小一些,但也人到中年的文士身上。
这位名士是魏时明。
魏时明看上去轻瘦,有着五绺长髯,虽年纪不小,但风度翩翩,吸引着众人在周围。
野道人曾隐听岑如柏提过,替主上送过一封信给这魏先生,事后隐隐猜测,这信上怕内容很是普通,主上是另有手段。
想到曾经不止一次跟着苏子籍做事,看到了神乎其神的手段,野道人不再胡思乱想,屏气凝神,盯着这位魏先生。
同时盯着魏时明的,也有别人,作京城文坛中有些影响的名士,魏时明曾是两榜进士出身,后来做过翰林,但在祖父祖母先后丁忧,就没再做官,而继承了从祖父手里传下来书院,专心做学问。
书院到了他手里,出过几个进士,十几个举人,以及许多秀才,可以说,就算他寄情于山水,偶尔才会回书院主持,文坛依旧不断有着他的传说。
这样的名士,还是个“名师”,在诸王看来都是值得拉拢一下,但此人滑不溜手,一向不去沾手麻烦的事。
之前与野道人相视一笑的举子,此时也发现这位魏先生过来了。
与魏先生一直形影不离的几个举子,被人绊住脚步,魏时明一落单,就立刻引来了想要与其结交,甚至别有想法的人。
“魏先生。”
这个拦下魏时明的举子是年轻人,行了个晚辈礼,就提问:“魏先生,听闻前几日朝会上,代国公弹劾蜀王一事,不知魏先生是怎么看?”
跟野道人一样在盯着动静的那个举子,顿时无声嗤笑了一下,暗道:“这人可真是白白问了一句,魏先生可是狐狸,怎么会公开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