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4/5页)
说完便向后院走去。
穆昔:“……”
付叶生说:“应队今天好像不太高兴。”
穆昔问:“谁惹他了?”
几人一起看向穆昔。
穆昔:“?,我惹他?”
她明明在用心地追他!怎么会惹他生气!
*
联系孔永新和潘学民的旧友有些困难,他们只是曾经一起跑过马拉松,出现在同一张照片上。这些人虽然曾经在体育局登记过信息,但不是每个人家中都有座机,住址也多有变更,应时安联系了一天,才找到这么一个人。
陈友的年纪要比潘学民和孔永新大四五岁,现在已经结婚,有一儿一女。
他担心吓到家人,所以和应时安约在家附近的大排档见面。
既然是大排档,穆昔就不客气地点了几个菜。
应时安和沈砚在隔壁桌问话,穆昔拉着付叶生和林书琰大吃特吃。
付叶生虽然吃得爽,但良心实在不安,他低声问:“应队和沈砚在工作,咱们几个吃饭,合适吗?”
穆昔说:“我们本来就是下班时间。”
付叶生认为穆昔说的很有道理。
穆昔道:“大不了咱们给他们留点儿东西。”
她悄悄递给沈砚一个眼神,沈砚会意,轻轻点头。
应时安余光瞥向穆昔的方向,很快又收回目光。
陈友说:“我的年纪比他们稍微大一些,其实不太能玩到一起去,当时我已经工作了,这人一开始工作……唉。不过关系都还说得过去,平时也能聊一聊。潘学民和孔永新的关系是真不错,他俩年纪差不多,性格也很像,有话可聊。”
“他们两个人是什么样的性格?”
“就是普通的年轻人,”陈友道,“咋咋呼呼,挺张扬的,爱吹牛,小男生都这样,我二十岁的时候,比他俩还狂。”
陈友对二人的形容,和应时安了解到的他们完全不同。
在他们的同事口中,他们二人都是话少稳重做实事的。
人会成长,但就算是现在潘学民也只有二十五岁,他成长的如此之快,很难说没有助力。
“他们为什么不继续跑步了?”
“兴趣爱好而已,经常有人来来走走,很正常。他俩嘛……他俩比我退的还早,我当时是挺意外的,他俩还嚷嚷着要拿第一名,突然就退了。”
“知道原因吗?”
“不清楚,没和我说过,仔细想想,他们是挺莫名其妙的,我记得他们不久前还商量要去找人从国外买运动服,说要在比赛中拿第一,突然就一起走了。”
“之后见过他们吗?”
“没有,再也没见过。”
应时安提问,沈砚把陈友的回答全部记录好。
应时安看向沈砚,“你问。”
沈砚一怔,接着笑容灿烂道:“谢谢师父!”
年轻人有活力有朝气,应时安的脸色却略有古怪,他声音低沉清冷,“问不到该问的问题,以后别叫我师父。”
沈砚立刻明白,他留了问题没问。
在回余水市之前,沈砚听说过应时安的大名,他很想得到应时安的认可。
郑叔叔让他跟着应时安学习,他其实很高兴,能认应时安当师父是件光荣的事情。但不知为何,应时安对他似乎有敌意。
沈砚很想跟着应时安学,听他这样说,大脑竟是空白的,明明前一秒他还有很多问题。
沈砚轻轻蹙眉,紧张到无法开口。
隔壁桌的穆昔咳了一声,然后指了指照片,又指指陈友。
沈砚愣了一会儿,终于想明白,立刻问道:“队里其他人还有和他们关系好的吗?”
沈砚的眉头舒展开,转移到应时安脸上,应时安锁眉看着穆昔。
穆昔东张西望,故意不看应时安,然后夹了一块水煮肉面,就着米饭塞进嘴里,“香!”
陈友想了一会儿,答道:“好像是有一个人认识孔永新,不过应该和潘学民不熟,我没见他们三个待在一起。对了,这个人是和他们一起走的,他们三个离开后,再也没参加过任何比赛。”
陈友口中的人叫罗涛,今年已经三十二岁。
体育局方面倒是登记了罗涛的住址,他就在合照中,应时安已经找过,罗涛搬家了。
原本不知道罗涛认识孔永新,便没再继续追查,现在他们必须查清罗涛的去向。当年他们三人一起离开跑马拉松的小队,一定有其他原因。
可惜陈友记不住具体的时间。
送走陈友后,穆昔热情地招呼应时安和沈砚过去吃饭。
应时安站在原地没动,沈砚为难地看着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