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愿我人族能修戈矛,薪火……
越往北行,虞渊中人迹渐密,各部族沿河筑城,甚至开辟出大片田地,种下供人所食的灵谷。
就算南明行渊如今修为还未恢复全盛之时,以他与溯宁的速度,有虞渊舆图指路,不过两日间,便已经抵达虞渊十二部的主城外。
与褚岩城这等拓荒不过百年的城池相比,虞渊主城当然恢弘得多,其广甚至丝毫不逊于八荒中北燕的都城。
切割得并不算规整的黑石堆砌成城楼,透出古朴厚重之意,虞渊十二部的旌旗高悬城头,其上浸染着暗色血迹,在风中尽显肃杀。
要立足于虞渊这等险地,注定要以鲜血开路。
数道或强或弱的气息在溯宁感知中亮起,如同天幕上散落的星辰。虞渊人族中最强者不过仙君境,自是难以避开上神感知,更是对溯宁的出现无所察觉。
感知蔓延,昊天氏帝君残留的神力突兀闯入溯宁意识,她抬眸望去,同南明行渊穿过城门内外来往的诸多人族,循迹前去。
高有数丈的玉碑耸立在城中,碑上以神族文字写就轩辕等十二部族被迁于虞渊的罪名,加以昊天氏帝玺,昭示着虞渊人族所背负的罪孽。
这里原本只有一尊玉碑,直到轩辕部族长观玉碑坐化,在陨落前取石立碑,将生平所悟术法义理皆录于碑上,示于后人。
自此,虞渊十二部的人族仙君在陨落前,都会于此立碑,以记所悟法理,渐渐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
于是数千载岁月过去,这尊神族降罪的玉碑周围,林立起了成千上万座刻录术法义理的石碑,凡虞渊人族,无论是何身份,都可前来碑林中体悟道法。
此时,碑林中心,青年玄衣鹤氅,负手而立,面前所对正是昔年轩辕氏族长留下的第一块石碑。
凝望碑上字句,他神情沉静,眼底幽深如渊,让人难以窥得隐于其下的情绪。
“族长。”身材高挑的女子从后方行来,向他抬手一礼,口中提醒道,“燧人部等各部族长已经先后入城。”
虞渊十二部的人族虽同气连枝,但仍不免有部族之分,随着向主城外拓荒,十二部族各自修筑城池,分而治之。
依照旧时所定,每逢秋后,十二部族族长都会于主城,共商要事。
轩辕长秋是轩辕部这一代的族长,他在两千年前入仙君境,其后继任族长,直到如今。
他也是虞渊中修为最强的几人之一,十二部中,比他年岁更长的人已经少有。
听闻女子所言,轩辕长秋沉声道好,却没有立刻动身。
凝视着石碑,他俯身,在碑前郑重拜下,神情肃穆,举止间不知何故透出了决绝意味。
他们不该再寄希望于神族不知何时会降下的宽恕。
轩辕长秋站起身,侧脸显出恍如利刃出鞘的锋锐,他带着女子转身走出碑林,没有再回头。
沿路有不少前来参悟石碑术法的人族,见了他,纷纷行礼问候,得他颔首回应,神情与常无异。
也是在轩辕长秋离开碑林时,高处,溯宁俯瞰着林立的石碑,偏斜的日光下,她的神情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真是壮观。”
身旁,南明行渊与她并肩而立,凝神望去,良久,忽而轻声叹道。
这些石碑并非如何宏伟的建筑,却由无数虞渊人族心血凝聚而成,从此薪火相传,以至如今。
北燕邺都城中,生于血海的魔族曾在微渺人族身上窥见点点萤光,此时此地,这座碑林中,萤光相聚,化作人族不灭的炬火。
溯宁面上不见有什么表情,也就难以为人觉察心中所想。她没有说话,抬步踏入碑林。
这一刻,随着感知延伸,在她眼中,碑林上镌刻的术法义理化作实质。灵光蕴藉的字文自碑上浮起,悬在她身周,有序流转。
溯宁抬步向前,诸般术法瞬息便在她眼底拆解又重组,就此了然。
此时仍有不少人族身在碑林中参悟道法,却无一人察觉溯宁前来,只是在不能为他们所见的明灭灵光中,往日艰深晦涩的术法莫名变得明晰,令他们生出诸多体悟。
溯宁一步步向前,神识飞快推衍着术法,但只是如此,尚且不足——
她停在了那尊为昊天氏帝君设下的玉碑前。
玉碑煌煌,无论经多少年风霜雨雪,也不能将神族加诸于虞渊人族身上的罪孽消磨。
帝玺余威扰乱了她的感知,源自神族血脉的威压加身,令她体内灵力运转也不由为之迟滞几分。
就算一时感知不清,溯宁却未作犹豫,指尖力量汇聚,她并指为剑,刹那间锋锐剑意显露,将神族帝君的力量强行撕开一道裂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