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第3/4页)
摊子铺得太大,什么都想要掺一脚,市场调研准备不充分,牌子名气小顾客不认同,企业内部不团结,财政款项支持不足以周转,无核心技术,缺少属于自己的高级技术工程师,无售后经验,无宣传意识,想要推广到全国的产品却没有打通相关渠道。如此众多繁杂的原因结合在一起,让省企这次的发展变革刚开了个头就遭遇一个巨大的挫折。
浪头打来,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有些狼狈,他们没有经验面对这样的考验,于是那一套老经验就拿出来了,接着就是无尽的文山会海,分摊责任,牵头的人上台检讨。
自然,也有迎难而上的人,提出专门专研某一样电器,先做出点名声,再做其他的,可此时已经没人有勇气举手同意,真理究竟在谁手上?无人知晓。于是这点声量便弱小了下去,隐藏在大众之中。
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这样一个充满野心的计划就迎来了现实的泼天冷水,不是不让人胆寒的。是的,对于新手而言,市场经济是野蛮而危险的。
产品卖不出去,市场不买账,有的零件组装时,甚至在厂里就发现了问题,可到了这一步,企业已经支出去太多的成本,却收不回来零头,因此只能四处欠债,计划说停就停,甚至找不出人来接管,只能回头继续承接原先固有的分配下来的任务,可更上一层的企业也遇到了类似的困境,一时间,企业间互相扯皮,官司不断。
省企先是尽力给职工发了一个月工资,给部分供应商支付了不到两成的货款,甚至有些后来才参与进来的供应商一分钱没收到,遇到人家上门催款,要不就避而不见,要不就要求体谅,即使给出承诺,也立马被打破。
平水县电机厂作为其中的一个小供应商,就是后来者,一分钱没收到的那个。
巨大型企业,大企业,小企业,微小企业,职工个人,三角债演变成多角债,许多单位和人,在这场债务中组成了一个令人心惊的闭环,坏影响继续扩散。
武厂长已经五十有五了,当这个厂长十多年,风雨遇过不少,但从未遇到这样慌张的时刻,省企这样的庞然大物,说是资金链断裂,立马败相势如破竹,兵败如山倒,据他所知,现在省企的仓库里只剩一堆零配件,甚至有一部分还是根本不合格的,转卖出去,价格就被压狠了,何况一时间也难以找到买家接手。
不是他经不起风雨考验,也不是没有被欠过账,多年完全收不回来的死账都有不少,武鸿斌都没有这样怕过。
这次省企的改革太过令人瞩目,如同巨人举步,得到的支持这样多,却打不出一个像样的局面。就像是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在尽力往前冲,向往着最烈的日光,然而不到半年,最终结果却是全体坠落,且坠落得十分惨痛,哀声一片。
按武鸿斌这阵子不停周旋观察打听来看,心中明白,情况是到了极坏的时候,或许省企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但地处偏远、资源帮扶稀少的平水县电机厂是等不到的。他是部队出来的,明白哀兵必败,现在的他和电机厂,就是那个“哀兵”。
省企家大业大,债多不愁,身后这么大个篓子,但在面对前来要货款的各地厂长,接待处面上仍然保持四平八稳,心平气和,甚至还有心思劝他们别太上火。每回见着这些负责采购和接待供应商的人,武鸿斌都由衷感叹自嘲,看看人家的心态,再再看看自己为这笔收不回来的钱心急火燎的样子,难怪自己只能一辈子在平水县这个厂子里搅和,当个小厂长,看来还是觉悟不够。
武鸿斌很清楚,在县里他是能排的上号的人物,到了省里,自己的分量就不够看了,可没办法,电机厂还有近千人等着他带钱回去,只好赖在省里,四处托人见熟人见朋友,和同样讨债的人抱团,喝了两个月的酒,就是没有要到这笔货款。
跟武鸿斌一样情况的厂长,加起来有上百个,其中至少有个六十八个供应商的厂子,比平水县电机厂要大得多,职工更众,压力更大。
短短的两个月时间,武鸿斌的眼袋深深地印在脸上,眼神时而凶狠,时而浑浊,两个陪跑陪喝的副手也显得筋疲力尽,三人聚在宾馆里抽烟,愁得说不出话来,别说职工,就是他们的家人也发电报催他们回家了,可压力又不敢和平水县那头说,甚至苦中作乐,说幸好这回出来的人不多,不然但凡有个嘴不严的,都难在职工面前掩饰。
整个要款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他们平水县电机厂胳膊拧不过大腿,再加上三位也不是年轻时那种一往无前的性格了,有种回天无力的灰心丧气感。
到了十二月底,实在赖不动了,再待下去也是无用功,货款要不回来,差旅费倒是一天比天增加,武厂长看着这两个月吃喝住宿送礼累积起来的单子,深深皱眉,最后无可奈何,这才带着两位副手回了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