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周长城找到朱哥,想拉朱哥入伙,但朱哥对家电不熟悉,最后还是由他介绍了一个对电器处理有经验的人老陈,按着万云的建议,每处理好一件,就给老陈一块五毛块钱,老陈拿着家电数量多、零件不好找这些理由来说事儿,把最终的总价格抬到了四百。

而杨卫星那儿,则是给了六百的活动费用,至于这六百块他能拿多少在手上,怎么和电器厂的人分摊,那就是他的问题了。

还有一个是杨卫星推荐的质检老乡,原本周长城跟葛宝生想着,有老陈在,就不要质检的那个人了,后来想想还是要把这人拉进来,老陈只是修理,不知道具体的质量管控标准在哪里,他们两个不想这批货走得窝囊,若是下半电器厂还有这样的次货处理机会,说不定还能继续这门生意,所以让这个质检的人加入,就等于是积累了另一个潜在的机会,这才答应要这人,请这个人则是花了三百块。

加上拿货总价六千多块,如今成本已经去了将近八千,还不算即将要花钱买的配件,请客吃饭,销售跑腿等等费用。

如果不是周长城和万云前阵子赚了点钱,他的四千成本都难得拿出来,而葛宝生除了自己掏了钱出来,还让老家的老婆跟亲朋借了一千块,才凑够的这笔钱。故而在对待这批次货的态度上,两人空前重视。

平日里总眼热老板赚钱多,等自己真正涉足其中时,才发现要协调的事情和现金有这么多,这么细致,根本容不得人有一丝的放松,合伙人之间还不能随意吵架,说劳心劳力一点也不为过。

两百四十件货,都是小型的家用电器,说起来并不多,二十平的小仓库就能放下,但周长城住桂春生家里,葛宝生住工厂宿舍,这两个地方都不合适,要是把这些产品一件件拆开再重新组装,肯定要有一个开阔的场地。

恰好朱哥最近没有活儿,他又想捣鼓捣鼓电器,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赚头,如果行得通,他想着,后面要想办法弄个店,叫冯丹燕去看店,免得她成天骑着车到处浪荡,而且自己工地赚钱有一波没一波的,建筑工都是力气活,年纪一大就奔波不动,家里最好还是要有个稳定的收入打底,于是就大方地贡献出自己的院子,让周长城他们在家里做检测,他本人还不要钱地参与进去。

朱哥的大方,实在是给葛宝生和周长城解决了好大的难题。

不过大批货品是放在桂春生家的杂物间,只有那些要检测的才搬到朱哥那儿。

“出门还是得靠朋友啊!”趁着周日放假,葛宝生带着两条烟,提着两个大西瓜,跟着周长城一起到了朱哥家里。

一大早,朱卫军那个不大的院子里挤满了人,等简单地摆了两张木桌子,拉了个大排插过来,周长城把最简易的电热水壶从纸箱里拆出来,老陈带上绝缘手套就开始干活。

过了会儿,杨卫星推荐的那个做质检的老乡也来了,没想到竟是个清清瘦瘦的女孩子,叫彭颖,看着不是很爱说话,脸上表情很淡然,做事却很快,一点废话没有,自报家门后就上手这批热水壶,到她手上的东西,两个螺丝刀一拧,就知道要换哪个配件,是否要重装哪条线,专业得像一把锋利的的刀。

老陈在旁边做事,朱哥就在一边看着,也学着他和彭颖上手拆开一个电路板,似模似样地研究起来。

彭颖就着眼前这些水壶的问题,写了一个单子,上头有温控开关、电线、连接耦合器、电路板、瓶盖,又估摸着在后头写上数量,让周长城和葛宝生去买:“里面的塑料配件都是我们厂找人开模做的,你们要的数量少,供应商不会卖的。直接去回收站买,我记得有个回收站是一家五口人在做,他们拆了很多我们厂里出品的电器。你们一定要小心,挑没坏的回来。”

看葛宝生和周长城两个门外汉挤在一起看单子的样子,彭颖内心叹口气,收钱办事,开口道:“我跟你们一起去吧,教你们怎么分辨。”配件上有独特的型号,不是电器厂的人也难辨认。

“隔行如隔山。”周长城收好单子,借了冯丹燕平日骑出去的车,又把万云卖盒饭的自行车推出来,卸掉后面的架子,三人一同出去买配件了。

万云和冯丹燕则是在桂老师的院儿里一起做饭,等会儿拿到朱哥那儿去吃,大家也把桂老师叫上了。

桂春生知道他们小两口在折腾这些小生意,问两句,感觉还挺有意思,笑着去吃完饭,然后回家来休息,再多的他就不过问了。

中午吃过饭后,大家没有午休,继续在院子里折腾。

彭颖个子高高的,五官清淡,齐耳短发,是属于越看越好看的耐看长相,见万云和冯丹燕都是好说话的人,她才慢慢没有早上的那种淡漠,偶尔还会笑一笑,大家年纪相差不多大,很快就打成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