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周长城和葛宝生两人把电器都出了之后,两人各自分了四千多的现金,因为他们的成本大体算下来,已经去到了一万块钱,所以到手的分账就少了,这明显就是初次做生意,没有控制成本的新人会做出来的事情,若是那批货到了黄锐鑫这些老手身上,单个人就能赚到一万多。
当然,赚少了,总是比亏了好的。
拿到了钱,葛宝生说:“长城,虽然现在分到的这笔钱比我一年的工资都要高,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一趟的生意做得窝囊,分分秒秒都体现了自己是个愣头青。”
确实是窝囊,这种窝囊不在于吃了多少苦方面,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对想通过电器这件事赚钱,所有的认知都是极度有限的那种窝囊。看了电视和报纸,瞧着每个人都在说如今电器好赚钱,他们脑子一热也加入其中,折腾了一个多月,真是跑断腿了,最后赚下了一笔辛苦费。
其实像他们这种,搞一笔钱就离开,然后转向下一个圈子的不在少数,主打赚的就是快钱,只是他们两个当习惯了员工,所有的思维方式均是从职工去出发的,而不是从一个生意人的角度的思考的,单一地依赖简单的信息来源,从未真正投身在家电行业中,所以处处碰壁,只有碰壁后才学会了一点变通。
不过虽然是吃苦了,但至少拿了几千块钱,葛宝生把这笔钱寄回老家去,他们家里因为供三个大学生读书的债务一下子还了七八成,他跟老婆瞬间觉得放下好大一桩心事。葛宝生老婆甚至还问有没有这种机会,如果有的话,最好还是再去做一回,给家里积累一点存款。
只是这种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哪里有这么容易呢?
吃苦归吃苦,但葛宝生也尝到了赚这种快钱的甜头,现在到了周末他都不去打麻将了,而是想办法找事情做,不论是做生意也好,还是与一些做生意的人坐在一起聊天寻求机会,又或者是跟李腾飞一样,去寻找一些赚外快的机会,总之整个人是充满了干劲的。
他看到周长城和万云住的那个小院儿,还有朱哥一家子住在一起,羡慕得不得了,现在只想快速把债务还清,然后尽快把老婆孩子接到广州来,早日一家团聚。
虽然去电器厂要次货这件事是葛宝生提起来的,但实际上一直都是周长城在中间穿针引线,从杨卫星到朱哥,再到黄锐鑫出货,包括货品的仓库,葛宝生能出力的地方很少,因此他心里颇有愧疚。
这也真是忠厚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想法,换个稍微狡诈一些的,都不会觉得自己在中间有什么不足的。
他后来不止一次对周长城说:“兄弟,这次的钱是你带哥哥我赚的,后面如果有其他的机会,我一定会拉上你的。”
周长城便说:“宝生哥,你别这么客气,其实在这件事里,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咱们都是从国营厂出来的,现在也还待在厂里,领导和管理层叫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去执行什么。真到了逼着自己想一切办法出货赚钱的时候,才更直观地面对什么叫灵活的市场经济,也知道了自己的思维里存了多少石头。”
当然,如果上升到教条主义这些话,自然都是很大的话,但中间那些做事情的灵活性和细微的差别,让周长城更是有了心态上的提升,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相信了自己是可以做到独当一面,而不是事事都需要依附于某个大型组织的。
后面葛宝生再提起,有什么机会,哥俩儿还一起去赚钱的话。
周长城就说:“宝生哥,你知道,我一直到想学你的这种设计技术,所以想请求你得空的时候,指点指点我。那个技术学校要到九月份才招生,还有一个多月,我想着要不要买几本书,找你学一学,免得到了一开学,我两眼一抹黑,连老师讲什么都不懂。”
葛宝生对于周长城这种上进的心态很是欣赏:“没有问题,我去给你找书,我宿舍还有几本。等找到了书之后,只要得空了,咱们都可以在办公室里学一学。”
于是哥俩儿就这样把这件事定下来了,周长城每到晚上下班的时候,都留一个小时在葛宝生那里听他讲课。
而家里这头,周长城照例把赚来的钱都交给万云,自己手上还是只拿了三十块钱,但因为这次做生意之后,他对妻子这个卖盒饭的小生意更是有了一种尊重的心情,因为不单只小云在中间不停灵活调整自己卖盒饭的方法和策略,还有包含在里面日复一日的辛勤和艰苦。
万云这人脑子有主意,同时她还有一种有别于周长城心态上的“稳”,就是她认定了这件事,快速找到了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就会尽全力把这件事全然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以“盒饭和厨艺”为圆心,再向四周去发散自己的交际圈和每一个必须要搭上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