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我们的90年代,如果单纯从经济和商业的角度去看的话,它是一个奔腾红火、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年代,信息知识的爆炸式传播,让人们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跟着改变。
80年代时,人们刚从高压计划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突然间有了其他的选择,反而像是呆头鹅一样愣在原处,不知道要往哪条路上走,也不知道走上某一条路会不会有隐患,以警惕的观望为主,先尝到肉味儿的,是主动先踏出去的那批大胆的人。
而到了90年代,得益于信息载体的再次发达,这种不知何处去的思虑显然少了很多,大家发现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那样,贫穷使人变通,大多数人都往满足物质这条路上狂奔,向外头延伸出去,壮着胆子,走到哪里算是哪里,反正再坏也不可能比之前要坏了。
历经了90年代的人往回看,记忆里总觉得滚滚红尘和情海恨天扑面而来,那样陈杂而纷扰。
有人在90年代赚到了最爽快的一笔钱,因为各样的原因,失去了钱,或颓丧,或重来。
有人记得在这个年代流了许多泪,爱了许多,恨了许多,尝遍喜悦与心酸,却无人诉说。
有人在这个年代里感受到了在命运之神的翻云覆雨手中,身如飘萍,自己是如何做不得主的无奈感。
人生朝露,有情皆孽,无心不苦。
万云记得,1990年的夏天,是由一场夜里的喜宴开头的。
这场喜宴的主人,是初为人父人母的彭鹏和彭颖,还有他们的头生女儿彭双。
彭颖在今年初的时候,诞下一名女婴,因为双方父母都姓彭,所以小孩儿的名字取名叫彭双,小名叫双双,也是有好事成双、福禄无双的意思。
彭颖是今年元宵节当晚生下的女儿,团圆之夜,喜庆又吉祥,面对新生儿,彭鹏高兴得双手双脚都不知道放哪里好。
彭鹏这一两年,生意做得很是不错,保留了最初的那个小作坊,还另外开了一个小厂子,距离上回周长城和万云见他,他又再拓展了一下厂房的面积,两百平已经扩大到了五百平。
彭鹏厂里生产的洗发水、洗洁精、肥皂、去污粉这些日用品,尽管不是什么有名的大牌子,但销量很好,他专攻城乡市场,价格低廉,大量走货,已经卖到广东周边的省份了,现在客户还在源源不断地找他做交易。
这小子情场、事业双双得意,满面风光,真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候。
坐下吃饭时,大家都说彭颖嫁给了彭鹏,真是旺夫益子,很是看好他们小夫妻两个,往后说不定是他们当中第一个百万富翁呢。
其实小孩儿满月时,彭鹏在白云已经摆过三桌酒席了,请的都是白云那头生意场面上的朋友,但他在海珠也有不少老乡,大家知道他娶了老婆,生了孩子,还发了财,那还不闹一杯酒喝喝?因为是初为人父母,对于头生女儿总是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彭鹏和彭颖也是恨不得昭告天下,自己得了个宝贝孩子,再加上现如今也不缺这两桌酒席的钱,百日时,他就在海珠的酒楼里,也摆了两桌酒,请了朱哥等一帮老乡,还叫上了周长城、葛宝生,彭颖甚至把杨卫星也叫来了。
在广州吃酒席,自然吃的是粤菜,彭鹏和彭颖要了个两台桌子的包房,招呼老乡朋友们。
这酒楼不太上档次,忙碌且吵闹,服务员的声音比客人更响,老板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在大堂顶上挂了个大喇叭,喇叭里一分钟不停歇地放着流行的粤语歌曲。
放歌的人大概是徐小凤的歌迷,从《南屏晚钟》到《顺流逆流》,再到《风的季节》播个不休,“…狂风吹得起劲,朗日也要被蔽隐,泛起一片迷蒙尘埃滚,掠走心里一切美梦…”
酒席分男女桌,男人明显比女人要多,拖家带口在广州的还是少数,多数是把老婆孩子留在老家,自己一人卷铺盖南下挣钱的。
男的吹牛喝酒抽烟聊天,女的坐在另一桌则是逗小孩儿,和彭颖说话。
彭双小朋友长得不像甜甜那样珠圆玉润的,略微有点瘦,小小的人儿抱在怀里没什么重量,小孩儿也看不出大体的五官,有人说像彭鹏,有人说像彭颖,不过大家都对孩子说,往后可千万顺着妈妈的长相走,那肯定又是美人一个。
冯丹燕抱着彭双,逗半眯着眼睛的小婴儿笑:“双双,给阿姨笑一个。”
彭双小朋友一点面子也不给,翻了翻白眼,翘着小兰花指,扁扁嘴,大概今天人多吵闹,竟还哭了起来,吓得冯丹燕赶紧隔着包布轻拍她后背:“好了好了,不笑也不能哭呀!”
一桌子女人都笑起来,说冯丹燕长得凶,把孩子给吓着了。
孩子还算好哄,很快又安静下来了,冯丹燕把孩子交还给彭颖,竟毫无顾忌地和人家说:“彭颖啊,这孩子我看着像你。幸好像你,要是像彭鹏,你现在就得开始愁她找婆家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