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先帝私库(第4/5页)

周遭静了静。

不错,两年时间不知所踪,此事不是一句天子亲卫就可以解释得清的。

头衔再重,也需要有着明确的轨迹。

不然又怎么能知晓他们是不是别有用心?

实际上殿内的朝臣也基本都明白,天子亲卫多半是被先帝交给了周瑛。

但这恰恰就是整个事情最不合理之处。

魏太后可是先帝生母,先帝不信赖她,反倒将人手交给周瑛?

何况,此事真说出口,对先帝和周瑛的名声也有碍。

周瑛当年在宫中不得宠,但年纪却比淮康帝、魏太后、江太妃等人都要小。

算起来,她只比先帝大了七八岁。

这般情况下,容易让人产生一些不好的联想,甚至……还会牵涉到了小皇帝身上。

这些宫闱隐秘,施元夕也不太清楚。

但她也知道,朝中风向是不能往这方面引导的。

一旦踩进去,很可能会让他们落得万劫不复的下场。

安静的朝堂上,她也没有因为魏太后的质疑而有所躲闪,而是不疾不徐地道:“此事之上,当交由天子亲卫统领尹骸解释才是。”

魏太后讥笑,冷声道:“传尹骸。”

尹骸人就在宫中,很快赶至大殿中,来的时候他便已经知晓了事情的始末。

是以,进入朝堂后,他没有半分游移,只沉声道:“天子亲卫尹骸,见过皇上、太后。”

“行了,你既是来了,便好好解释一下,你们这些亲卫,这些年究竟是去了何处?”魏太后道。

尹骸微顿,忽而从身上取下了一物,递到了所有人面前。

隔得近的臣子抬眼,看到了那是一方小巧的印章。

只是模样有些陈旧,不像是近些年的东西。

先帝驾崩后,玉玺和他的私印都落在了魏家手中。

这些东西,是周瑛费尽心思也没办法带出宫中的。

而尹骸手里的东西,隔得太远,魏太后看不清楚,边上的魏昌宏倒是瞧见了,他只隐隐觉得眼熟,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尹骸便在此时轻声道:“此物乃是先帝旧印,淮康帝亲赐的恒王私印。”

听他这么一说,朝上许多老臣倒是想了起来。

当年淮康帝是曾经给还是恒王的先帝赐下了一方私印,只是时间太久,加上后边先帝也登基了,有了更能彰显身份的印章。

这东西也就被人给遗忘了。

“他如今掏出来此物,倒是可以证明是先帝留下来的,可仍旧解释不清他们消失两年的事啊。”有官员轻声道。

尹骸却在此时道:“恒王印章是先帝留下的信物,凭借此章,便能开启先帝私库。”

“臣等天子亲卫,奉先帝遗命,镇守先帝私库两年!”

朝中先是一静,随后满殿都热闹了起来。

先帝私库!

这个东西,很多人都是有所耳闻,但从未被落实过。

这几年因为先帝驾崩了,被提及的次数才逐渐变多。

之所以会一直有这样的传闻,也是因为淮康帝晚年间,先帝的身边有一位谋士,于政见上不算出彩,但却极擅经营。

淮康帝时,先是誉王得势,后又是淮康帝本人不想放权,先帝处境都算不得好。

后来能踩着所有人上位,是因谢、魏二家的联手扶持,也是因为他手中资金充裕。

争储之事上,经历过的人都异常清楚,所花费的银钱数不胜数,白花花的银子几乎像是流水一样散了出去。

誉王能得势,也是由于淮康帝宠爱,手中银钱众多。

而先帝最后杀出重围,跟那位几乎可以做到点石成金的谋士,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只是那位谋士死得较早,没能撑到了先帝登基。

加之他确实在朝上没有什么建树,是以被人逐渐遗忘。

但当初其在世时,给先帝攒下的大笔银钱,确实成为了一桩奇谈。

也正因为如此,这么些年来,才会有人一直谣传,先帝手中有一堆满了金山银山的私库。

实际上必然没有那么夸张。

那私库所在的天伏山,施元夕就曾去过。

地方离青山寺不远,她在青山寺时,随同尹骸去看过一次。

就是个建在了山底下隐蔽的私库,里面留下的账册里倒是记载了非常夸张的数额,但绝大部分都用来给先帝争储了。

留下来的部分比较有限。

反正到目前为止,他们手中能用的银钱已经越来越少了。

施元夕还一直在为这件事头疼。

不过钱多与少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私库关系到了先帝隐秘,天子亲卫以这个理由留守在天伏山,是绝对合理的。

除此以外。

施元夕轻抬眸,若有所思地看向了不远处的徐京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