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可有资格了?(第2/3页)
施元夕面色平静地道:“启禀皇上,惠州之事是臣协同冯巡抚、魏佥事及工部的裘大人一并处理的,臣亦是因着此事,才了解到平江官员的不易。”
“魏氏及逆贼魏昌宏把持朝政期间,魏家权势惊人,魏天昊能够在平江境内做出这么多恶事,皆是因魏家倾力扶持。”
施元夕简明扼要地说出将冯炜然蛰伏多年,一步步铲除魏天昊之事,又提及他在平江动乱里做的事,以及背地里派人保护惠州官员周庆安等人的事情。
“……强权之下,冯大人尚且能保持本心,以微弱之势对抗魏家,且还取得了极好的成果。”
施元夕微顿,抬眸看向朝上:“臣以为,便足以说明此人能力。”
“平江四州,尤其是惠州,在魏天昊盘剥之下,尚且还能稳住不生乱象,便都是冯炜然在背后运作的结果。”
只是冯炜然运气不好,碰上旱涝,灾难一出,直接将惠州原有的矛盾引爆。
若没有碰见这罕见的灾情,兴许再过段时间,冯炜然便能用埋在魏天昊身边的人手,悄无声息地将其弄死。
当然,只杀魏天昊,不铲除魏家,这样的事情只会重复发生。
但这个问题涉及到的,便是朝堂官员和皇帝了。
冯炜然在能力范围内,确实已经做到了最佳。
换做旁人,只怕早已投靠魏家,或者不愿与其同流合污,直接被魏天昊弄死。
冯炜然能让魏天昊以为他真是个废物,且行事周全不被发现,能力绝对是有的。
但这些东西,其实都不是决定性因素。
诚如那顾安仲所言,当时魏家只手遮天,冯炜然无法越过魏家与朝中其他人达成共识,只能隐匿平江情况一事,纵是事出有因,但细算起来仍旧是错。
如今所为,不过是功过相抵。
那么,接下来施元夕要说的,才是他立下功劳,给自己挣得前程的根本所在。
她神色微顿,抬步上前,缓声道:“启禀皇上,惠州水患已解,裘大人前几日已动身前往京城。”
“裘大人先一步递回了奏折,其中便有改善惠州水利工程一事。”
裘朗这事办得非常漂亮,这水渠河流的改善,至少可以保证惠州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受到洪涝侵扰,还能引水灌溉,是真正利国利民的大事。
这事朝中臣子也都清楚,裘朗从前一直被顶上的工部尚书打压,此番也算是熬出头了。
促成此事,不光是升官发财那么简单,水利兴国,裘朗日后必定会青史留名。
周瑛抬眸,目光落在施元夕的身上,从头到尾,施元夕都没提及半点她对裘朗的帮助。
她只神色平缓地道:“兴修水利,虽利国利民,可修建过程中不免劳民伤财。”
“户部被魏家把持许久,臣等带去惠州的赈灾银两都尚且不够。”
“裘大人能这么快完成这件大事,是因臣在惠州时,曾查封了惠州官员贪墨的所有金银。”
朝上一静。
她回来之后就对着魏家一顿狂轰乱炸,这件事情,知道的人还真不多。
有些人听得头上直冒冷汗,她说冯炜然了得,她施元夕更加恐怖吧。
在人家的地盘上,查抄官员家私,打死魏天昊。
桩桩件件,都不是寻常人能做得出来的事。
施元夕说出这件事的目的,却并非是为了给自己邀功,她淡声道:“回京之前,臣特地让人清点过那批金银,因惠州缺口大,又加上百姓受损严重,这笔银钱大部分都用于当地。”
光兴修水利这一项上,便已经是花钱如流水了。
更别说还要贴补赈灾款,灾后重建这些费用。
从白瑞民手里查抄出来的银钱全部耗空,甚至还有些欠缺。
但这事此后一直都没有被提及,便是因为……
“臣离开后,冯大人彻查魏天昊的行迹、府邸,顺着他这条线往外延伸,查出了部分魏家金库。”
魏家占据朝堂多年,又用极端方式大肆敛财,手里银钱之巨,远超他人所想。
留在京里的部分,已经被施元夕全部查抄。
其实光这一部分,就已经是个天文数字。
但没想到的是,冯炜然会直接查出魏家在地方的老巢。
朝上蓦地安静下来。
施元夕朗声道:“冯大人共计查抄出金银约五十万两,这笔银子,随同裘大人返京的队列,已运送到京中!”
五十万两!
这个数字一经出现,所有的官员皆是变了神色。
顾安仲神色变幻莫测,交叠在一起的手,猛地握紧。
工部本在谢家的掌握之中,裘朗离京后,也曾写过几封信件回京,后续便以施元夕的影卫在侧为由,断了联系。
施元夕折返回京时,给裘朗留下了些影卫,主要是为保护他的安全,却让裘朗有了名头,断掉与谢家的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