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也都这么为官的?(第2/3页)
谢家的官员便只能强行给齐易抹平罪名,称其无辜,冯炜然冤枉好人。
没想到的是,冯炜然静默片刻,开口竟是道:“齐易所犯之事,人证物证俱全。”
他敢拿到朝上来说,便是有所准备。
魏天昊落马前,人人都以为他这个巡抚没有用处,实际上他蛰伏多年,卧薪尝胆。
手里掌握着所有尸位素餐,与魏天昊勾结之人的证据。
原本没有这道调令,他也打算整合证据后,将其递上朝堂。
如今他亲自来了,又怎么会给他们留下空子可钻?
冯炜然抬头,冷声道:“沧州监牢内,还关押着魏天昊身边的一名佥事。”
“对方给出的供词里,便有提及齐易。”
“除此外,齐易调任离开沧州前,走得太过匆忙,府中还留下了不少文书及信件。”
说是齐易留下的,其实不然。
齐易调离前夕,冯炜然已经拿下了魏天昊身边的人,借由他们的手,从齐易府上拿走了众多文书及信件。
到齐易前往越州赴任前,都以为那些东西是被魏天昊取走的。
他那道调令下得太急,来取东西的又是魏天昊身边的副将。
这齐易也不是个行事多么周全的人,匆忙之下,根本顾及不到这些。
“下官的话不能信,那这官府文书、密信和供词,可能成为证据?”冯炜然抬眸看向四方,方才还振振有词反驳他的人,如今尽数闭上了嘴。
谢郁维面色不好看。
调任冯炜然这件事所带来的影响,远超出了他们的意料。
平江太远,且之前一直都是魏家把持着,谢家在那边留有眼线,却只能打探到一些浮于表面的事。
……认真说来,官场内部的消息,还几乎都来自于齐易。
蒋谭明为求自保,把齐易先一步调走。
导致冯炜然那之后做出的事情,他们都全然不知。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魏天昊身边那个佥事。
此人究竟是个什么情况,是背叛了魏天昊,还是被冯炜然策反,甚至死亡与否,他们都不知道。
以至于冯炜然突然发难,谢家根本就接不住他的招。
朝中气氛僵硬,蒋谭明神色变幻,他在一片肃静中,迈步走了出来。
他掀袍跪下,沉声道:“臣一时失察,竟让这贼子犯下大错,还请皇上责罚!”
蒋谭明轻抬头,模样恭敬,声音高亢:“齐易犯下的是死罪,此事上,臣绝不敢为其辩驳。”
“可他能一路调至沧州,皆是因其政绩斐然,绝非是臣刻意偏袒!”
“他在沧州如此肆意妄为,必定是借助了臣的名头在行事。”
“啪!”他朝上殿上叩头,道:“无论如何,此事也因臣而起,臣本不想为自己辩解。”
“可吏部之事,关系朝堂和众多官员,关系到我大梁民生,臣一人之死尚不足惜,却不能让整个吏部都同臣一起,背负污名!”
“齐易所为, 臣并不知悉,调遣越州一事,也是原越州知州因病隐退,吏部为安抚越州百姓,例行调令!”
“绝非是臣刻意隐瞒。”他伏在地上,高声道:“还请皇上明鉴。”
这一番话,说得那叫一个大义凌然。
施元夕微眯着眼,这位蒋大人,开口就先大义灭亲,将罪责全部推到齐易身上。
这种态度……他怕不是想杀自己的亲外甥很久了吧?
施元夕道:“蒋大人的意思,是齐易所为都与你无关,你只是运气不好,当了他的舅舅,才会被他无辜牵连了?”
蒋谭明身型一顿,却仍旧是道:“臣治家不严,对其缺乏管教,不能说是无罪。”
他的弦外之意,朝上的官员都听得清楚。
是有罪,但要求他一个做舅舅的,管教好自己的外甥,未免也太过苛责。
虽说官场上被亲族牵连入罪,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可不论是前朝,还是大梁,殿上的皇帝都很少会下旨诛大臣的九族。
一是这种刑罚太过严苛,会令得朝中臣子齿寒,影响朝局。
二则是建朝至今已有百年,官员们互相通亲,全族波及范围太广,稍不注意,便会引发动乱。
皇帝在乎贤名,轻易不会株连。
齐易跟蒋谭明关系是近,但也没到连累蒋谭明致死的地步。
尹阁老微顿,抬头看向殿上,开口道:“禀皇上,蒋大人在朝中兢兢业业多年,吏部中所有官员都知他行事严明,为官清廉。”
“先帝在世时,更是对蒋大人委以重任,一路提拔至六部之首。”
“多年来,蒋大人为朝廷付诸众多,是功臣也是能臣。”尹阁老一般年纪了,说着说着也是跪在了朝上,低声道:
“此番之事,蒋大人亦是为齐易所牵连,还请皇上念在多年的情分上,宽恕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