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在所不辞(第2/3页)
吏部尚书之位非同一般,虽说同属正二品,但认真说起来,其实算是另外五部尚书的上峰。
历朝以来,能升任吏部尚书之人,都需得要在其他几部磨砺轮转一圈,方才能有这个资格。
蒋谭明因罪入狱,六部内他们手里握着的,便只有兵部和工部。
兵部轻易不能将位置让出去,工部作为六部中地位最低的衙门,那工部尚书又没什么政绩在身上……若那惠州的水利工程是他解决的,尚且还有可能。
可因为魏家一事,整个大梁都清楚,那份功绩属于裘朗。
这等情况下,就算是他们想要推他上去,只怕都难以服众。
施元夕却道:“顾大人所言有理,为了避免再次出现齐易这样危害一方的官员,吏部尚书之位确实得要慎重考量。”
她肯定了顾安仲的话以后,巧妙地停顿片刻,随后道:“只是朝中事忙,是要谨慎,却也不能耽搁太久。”
“刚好,如今朝上便有一位大人,尤其适合这个位置。”
顾安仲眉头紧皱,等着施元夕说出李侍郎的名字后张嘴反驳。
却没想到,她给出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选。
无数目光注视下,施元夕目光清澈透亮,轻声道:“臣以为,礼部尚书王瑞平王大人,便是清除贪官污吏,坐镇吏部的不二人选!”
王瑞平!?
满场皆惊。
那个行事油滑,六部内唯一保持中立的老滑头?
不,还不只是如此。
王瑞平他自己保持中立,还让整个礼部都游移在朝堂争斗之外。
要知道,礼部在朝中还是占据着重要位置的。
可这些年来,在他的治理下,几乎没出现过什么大的岔子。
礼部的两位侍郎,包括施致远在内,也没有被强迫着站位。
从这些事情上来说,王瑞平确实是有着两把刷子。
且他资历足够,这位王大人,不仅现在是礼部尚书,先帝在位时他也是礼部尚书,淮康帝在位期间……他是一步步从底下升任上来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竟也能称得上三朝元老了。
更别说他经手科举次数众多,这朝上大半的中立官员都算是他的门生,颇得他的真传。
真要把吏部尚书的位置给他,他也是能接得住的。
只是从周瑛垂帘听政后,王瑞平在朝上的表现一切如常,还跟魏家掌权时期一样。
除了礼部以外的事情,他就装傻,偶尔看不下去,会站出来说上几句。
绝大部分保持沉默。
那礼部上下也秉承着他的作风,几乎不怎么冒头。
王瑞平本人对这种状态也很是满意,他甚至都已经规划好了,要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做到致仕。
谁知道半路杀出来个施元夕,三两句话就把他推到所有人的面前去!
王瑞平收在身侧的手绷得很紧。
难怪呢,他说施元夕前些时日好端端的,突然主动上门是为什么。
这事才过去几天,她那天来的时候,王恒之人甚至都不在府中。
也没主动递上帖子,让人装了些礼物,就这么登门了。
那她人都来了,王瑞平也不可能把天子近臣给轰出去啊。
他陪在一边,发觉施元夕什么意图都没有,就好像是真的临时起意,上门来看望他的。
她在府中跟他东拉西扯一番,放下礼物就走了。
前后加起来,也就在府上待了一个时辰左右吧。
……这还是她打开一匣子点心,挨个给他介绍做法的原因。
否则的话,他们拢共说了也就没几句话。
她更是没有提及这吏部尚书一事。
王瑞平不知道蒋谭明的把柄是昨日才得知的,还以为施元夕老早就给他下套。
可不就是下套吗?
其实周瑛登位后,如王瑞平这样的中立官员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们是支持周瑛一派的。
可王瑞平这人性格使然,他跟谢郁维是两个极端,他就不愿意冒头,只想做好自己的礼部尚书就行。
朝上的纷争他也不想参与。
施元夕来这么一出,还给他送了些礼物。
那些礼物多是些吃的点心,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施元夕要送,他总不可能不要。
但此刻落在旁人眼中,那就是他早就已经跟施元夕联手,那蒋谭明被拉下马,说不准还有他的手笔在其中。
王瑞平:……
这可真是浑身张嘴都说不清。
他的猜测也没错。
虽说去王家那天,还不知道蒋谭明这些事,但施元夕确实有这个想法。
她和周瑛议事时,都提及过王瑞平。
朝中局势几经变化,只有礼部岿然不动,王瑞平这个人必然是有能耐的。
偏他不喜争斗,甘愿藏拙,要在朝上做个隐士。